后世常用的三角梁结构,因为古代树木繁多,所以木梁的原材料很好解决,再采用椽子分担受力,顶上清一色罩的是产自长安附近的大青瓦。远远望去,隐于群山怀抱之中,犹如一条条巨龙一般。
经过了三个月的时间,这些学员们对李瑛的感觉也从原来的敬畏变成了钦佩。原来敬畏的是李瑛的太子身份,现在钦佩的则是李瑛这个人本身,钦佩他身上所具有的才能。
尽管这些学员们的基本年龄都超过了李瑛,有的甚至年近三十了,但是他们在路上与李瑛相遇的时候还是都会恭恭敬敬的叫一声“校长好!”的。因为李瑛所展现出来的知识和才能已经深深的折服了他们,他们对李瑛的尊敬是发自内心的。
如果是在大街上,人们往往会看见这样的情景,几个满脸络腮胡的男子(古代人在二十岁及笙之后就可以蓄须),在遇到一个年方弱冠的少年时,恭敬的弯下腰去行礼,而那少年居然也神色不变的坦然受之了。
“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今天的理论课上,李瑛向这些学生摇头晃脑的说着,用这些话来为学员们加油打气。
校舍建好以后,理论知识的学习课程也就正式的开展了,张孝嵩向学生们讲解在战争中战阵的灵活应用,李瑛则是向学生讲述如果展开一场战争需要做哪些准备,间或有些李瑛请来的官员们向学员们传授战场上的各种各样的经验。
相比那些一本正经的老师而言,李瑛的讲课更受学生欢迎一些,他的讲述通俗易懂,言辞诙谐,讲述方式如同天马行空一般,经常会有许多新鲜的想法在课堂上产生。
长时间的讲课使学员们有些昏昏然,也是,古代连个课间操也没有,怎么不发困,人嘛,春困秋乏夏打盹的玩意。
想个什么让学生不发困的招呢?做课间操意义不大,因为有正常的军事训练。
突然,李瑛看到学员听课时均是以组为单位坐在一起的,每组之间保留一个小小的通道,李瑛想到一种后世大受世人追捧的运动起来,此运动不仅强身健体,颇具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它需要团队五人之间的紧密配合。想到这里,李瑛微微一笑,开始着手准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