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二二、工商的发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汽车越来越普及,修建公路成为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

    内燃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用内燃机驱动的内河轮船替代了传统的帆船成为内河航运的主力,海运方面中国远洋商船登记数量从67艘37000吨骤增至782艘282万载重吨,工商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随着无线电技术和通讯的发展,国内每个县都设立了电报局,较大的城市中富人家庭开始安装了电话,由于技术的限制,电话如今还只能局限于本地通话。

    城市在扩大,楼房逐渐增加,建筑业的兴旺也带动了民用钢材和水泥的消费,1925年,国内共有年生产能力超过30万吨的大型钢铁企业5家(汉阳、芜湖、宣化、太原、包头),中型钢铁企业9家(唐山、邯郸、舞阳、黄石、合肥、新余、三明、重庆和繁昌),钢铁年产量达到280万吨,由于进口钢材的冲击,国内钢铁企业半数处于亏损状态,仅靠着国家财政的补贴勉强得以维持。

    工商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国内各类机床保有量达到47万台,每年的机床产量达到7万台,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制造、内燃机和动力设备制造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25年,国内汽车产量达到22万辆,不过由于消费观念不同,中国汽车制造业产量三分之一以上都上载重汽车和中型客车,而作为汽车工业主导的小型客车生产一直发展受到限制。

    中国人把小型客车称之为轿车,认为小汽车只是达官贵人们的“特权”,如果一个中产之家购买和使用小汽车,就会被族人们指责为“败家”,实际上工商的发展已经在国内造就出60多万个年收入超过3000元的中产家庭,他们的收入足以购买得起一辆售价1500元的家用“中华”牌汽车。

    工业的发展也带动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以牲畜牵引的半机械化农业机械得到普遍的使用,1925年,国内农业机械的产量为3.5万台,小型拖拉机的产量为3万台,大型和履带式拖拉机的产量为8000台,由于化肥的使用和水利设施的改善,加之在新疆、西海省(伊犁河谷地与巴尔喀什湖周边)、黑龙江和贝加尔地区所进行的大规模军垦,农业和粮食生产一直呈增长状态。但由于国外农产品的冲击,农民的实际收入增长并不大。

    农村的青壮劳力更愿意进入工厂和矿山,工人的收入大约是农村收入的2到3倍。

    中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行业也成为工业部门中发展最快的行业。1925年,国内煤炭开采量为8900万吨,成为世界第二大产煤国,随之而来的是焦化行业和煤炭化工行业的飞速发展。

    中国是个贫油国,不过,这只是相较于那些产油大国而言,随着延长、玉门和克拉玛依三座油田的逐步投产,共和国每年的石油产量也提高到200万吨以上,特别是克拉玛依油田,产量以每年50万吨的数量在增长,不过这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每年共和国都要从国外进口200万吨石油产品以满足国内的需求。

    石油化工工业也在兴起,玉门、独山子、延安、天津、武汉、上海、福州都建成了大型炼油厂,每年对原油的馏分裂解加工能力达到了250万吨,但从生产技术水平而言,还远远达不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德国人的帮助下,共和国在大同和东胜建成了两座低温干馏煤化工厂(煤变油),设计年产量为50万吨人造油,不过生产成本超出进口原油价格一倍以上,共和国只是为了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考虑,每年为其提供10万吨原油差价的补贴,这两家工厂实际生产只有设计能力的五分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