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有花,有花才有赚。
库房的钱留着是以防万一,他要借钱用于开垦和开路。”
“借钱!”崇祯觉得不可思议。
实际上,崇祯也借过钱,效果不好。
只要朝廷一开口借钱,上到皇亲国戚,下到督抚大员,几乎行动一致。都勉强“意思”一下,多的没有。
“杨承应计划对内借债一千万两,对外借债一千万两,总计白银两千万两。”洪承畴说道。
“多……多少?两千万两白银!”
崇祯瞬间心情不好了。
他回到御座,喝了口茶,忽然想起了什么,又问:
“实际借到多少?”
“据臣目前知道的,江南的茶商、盐商等,宣大的大商等,都盼着借钱给杨承应。”
洪承畴说道:“以臣的估计,两千万白银只需对内即可,连外债都不用借。”
崇祯如遭雷击,面色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
其实,洪承畴还少说了一件事。
朝廷那帮勋贵,部分富有的大臣,已经蠢蠢欲动。
只等着凭票出来,就来个近水楼台先得月。
这一刻,他们再也不是“穷”臣。
“朕要有两千万白银,区区流寇早已剿灭。”
崇祯血压上来了。
“陛下,杨承应想借钱也不是那么容易。譬如在李朝,他就吃了大亏。”
洪承畴故意夸张说道:“李朝就因为不肯借给他钱,还把这事捅到了陛下面前。”
“你不是说,有很多人愿意借他钱,为什么还要找李朝要?”
崇祯发现了矛盾点。
“实不相瞒,杨承应在很早之前,就找李朝要钱。而且专门找的是李朝的两班贵族。”
洪承畴解释道:“当时鞑子还在,李朝畏惧鞑子,这才被迫接受杨承应的条件。
如今没有了鞑子,李朝不愿意继续给钱,这才闹出事。”
崇祯冷哼一声:“杨承应的胆子够大,居然把钱收到了国外。”
“陛下,其实臣真正要讲的话,正与李朝有关。”
洪承畴一脸认真的说道。
“哦?说来听听。”崇祯正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