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受到实力限制,以及作战目标的单一性。
杨承应极少兵分几路,每次出兵也人数有限。
去年与皇太极在鞍山大战,已是全军最大的手笔了。
这一次,杨承应以六万大军兵分两路,算得上倾尽全力。
若不出意外,这次出塞,将是明军自成祖以后,一次主动的战略进攻。
而今年,崇祯三年,原本历史上的崇祯二年,也曾发生过一场改变明朝和后金命运的大战——己巳之变。
历史的车轮在因缘际会下,提前发生了丁卯之变,但明朝北面孱弱的边防线始终没有变化。
杨承应虽然无法派兵镇守蓟镇,却也要通过收复大宁卫,稳住北方局势。
此一战胜负,直接关系到大明的命运……
只是,杨承应也没想到,事情的变化远比他想的更复杂一些。
出塞的军队早就确定好了,只是路线图今天才公布。
“困难已经说了很多,也练习了很多。准备这么充分,也只是想做一件事,在人力范围内减少伤亡。”
杨承应的目光缓缓扫过堂内每一个人,“公主出资将金州的石鼓寺修缮,里面供奉的却不是佛祖或道祖,而是自天启元年至今,牺牲的将士和舍生取义的百姓。
每阵亡一位,就会刻上这位的名字。让他们接受世人的香火,同时警醒世人太平来之不易。
我死之后,也会把名字刻在里面,与我的同袍和百姓在一起。”
每个人听到这段话时,都备受震撼。
入祠是对一个人一生的最高奖励,意味着万世流芳。
能与主帅一起入祠,更是倍感荣耀万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杨承应抱拳说道,“列位,要么石鼓寺的贤良祠,要么大宁城见。”
“为大明,为陛下,为经略,我等愿尽死力!”
众人迎着杨承应深深答礼,齐声回应。
“出塞!”
杨承应攥紧拳头,举起来。
“出塞……!”
豪气干云的声音回荡在堂内。
当天晚上,杨承应在经略府设践行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