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得。
“我这就写奏疏,恳求朝廷给我盐引。”杨承应笑道。
奏疏通过烽火驿兵送出山海关,再由朝廷的驿差,送到京师。
看到奏疏,崇祯傻眼了。
还真被洪承畴猜中,杨承应不仅要收复大宁卫,还请求朝廷拨给他盐引,作为长久之计。
此时,户部尚书是毕自严,兵部尚书是梁廷栋。
崇祯把杨承应的奏疏,给他们看,并让他们拿出个主意。
梁廷栋急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应允啊。杨承应最擅长顺杆爬,陛下给了他蓟辽武经略,他直接把‘武’字去掉,将总兵府改为经略府。
对外,他也让手下和其他商人称呼他‘经略’,仿佛他才是蓟辽经略,而不是曹文衡。
如果给了他盐引,不知他又要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爱卿言之有理。”崇祯点点头。
梁廷栋说的,也正是崇祯最担心的事。
“陛下,臣以为可以应允。”毕自严出列,提出自己的意见。
“爱卿说下去。”
“陛下,如今九边空虚,林丹汗时而入犯宣府大同,时而入犯宁夏,延绥。蓟镇也面临着鞑子的威胁。
在内还有陕北流民作乱,各督抚竭力围剿。国库空虚,入不敷出。
倘若再不安定下来,将没有人力和财力处理流贼。”
这话听起来也很有道理,崇祯愁眉深锁。
“此举如同饮鸩止渴,走了一个鞑子,又来一头狮子,都十分危险。”
梁廷栋当场反驳。
毕自严不卑不亢的说道:“想要对外,必先安内。杨承应并无反叛朝廷之举,阁下贵为兵部尚书,却这样说似有不妥。”
“毕尚书,我这是就事论事。”
“我也是就事论事。”
眼看两人要吵起来,崇祯咳嗽一声。
殿内瞬间安静。
崇祯抬头望了眼“九思”的匾额,心道:“俗语有云‘两权相害,取其轻’,北方不定,京师难安。”
“朕主意已定,允许给杨承应盐引二十万。”崇祯朗声道。
“陛下圣明。”毕自严跪下。
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