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各部门联系,于1933年出资买下洪公祠内房屋。仍按原有的格局进行改建和维修,作为自己在南京休息和会客的公馆。
1934年,张学良因与戴笠交好,知道戴笠的特务处,在鸡鹅巷53号的房子不够使用,便将洪公祠内的北院送给戴笠使用。
另外要说明的是,自从张学良买下宅院后,洪公祠的南大门即被封闭,从此再未开启。全院皆从位于曹都巷的北大门出入。因此,洪公祠里的南院成为内院,北院则为外院。张学良送给戴笠的北院,就是外院。可能也正是这个原因,戴笠手下的特务们,很自然地将北院称为“洪公祠1号”。这就是“洪公祠1号”名称的来源。其实,并没有人将洪公祠的南院称为“洪公祠2号”。
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后,失去自由,洪公祠南院已无人再使用。其后也被戴笠的特务处所占用。至此,整个洪公祠都归戴笠的特务处所有,亦无人提出异议。但“洪公祠1号”这个名称则一直沿用下来。
抗战爆发后,日军轰炸南京,“洪公祠1号”也遭到殃及,部分房屋被炸毁。抗战胜利后,军统局重回洪公祠,并按戴笠旨意,在院内空地及被炸毁的废墟基础上,修建起“军统局大楼”。
1946年3月,戴笠因飞机失事死亡。军统局被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继任的局长毛人凤,恐该大楼过于张扬,随即裁减预算,将原拟建五层的大楼,改为只建二层,另对院内其余房屋修缮后使用。
至此,“洪公祠1号”成为国防部保密局本部。
本故事的主要内容,就发生在这栋大楼里。
“保密局大楼”虽然只有两层,但仍给人高大巍峨之感。一是屋内楼层较高,房间高大宽敞。二是大楼坐西朝东,背后隔着围墙就是丰富路。自从戴笠的特务处搬入洪公祠后,周边就不准植树。因此,路人抬头就可看见这栋神秘的建筑,经过时无不心生恐惧。
大楼的南北两侧有翼楼,整个大楼形同一个不封口的方框,如张开的虎口。大楼的中间是正门,高大而威严。大门两侧有哨兵持枪警卫。
进了大门,上到二层,顺走廊向北行,至翼楼处拐弯,就是保密局二处所在地。
保密局二处为行动处,处长叶公瑾。因叶公瑾曾担任情报处**科科长,因此也被称为**问题专家。
出了叶公瑾办公室继续向北走,拐进翼楼走廊,第一扇门,就是二处会议室。
据叶公瑾日记记载,1948年3月26日,也就是第十三军统计调查处上尉行动员苏少卿,从山西中条山里的小山村成功出逃后的第九天,也就是**中央社会部发急电给南京地下党,命令一名代号为“鱼刺”的**特工紧急撤退的前一天,二处中层以上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