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南京城一如既往地笼罩在因江水蒸腾而形成的薄雾里。【www.13800100.Com /文字首发138看书网//】
南京城依江而建,逐渐向外扩展。其道路也是傍着长江自然形成,多是倾斜而弯曲的,恰如江南美女的柔软。在无数柔软的,向外延伸的弯曲街道中,中山路是少数几条正南正北的街道。
中山路从中央门起,经玄武门、鼓楼、新街口一直向南。在这里,中山路会经过一个叫三元巷的小巷。从三元巷向西行,穿过明瓦廊,又是一条小巷。沿这条小巷继续向西行,穿过丰富路,道路变宽,就与秣陵路相衔接。
连接三元巷与秣陵路之间的这条小巷不算长,不过二百多公尺,却一直没有特别明确的名称。有人因其与三元巷相接,便称之为三元巷。也有人因其与秣陵路相连,而称之为秣陵路。其名莫衷一是。
还有人将其称为“洪公祠巷”或“洪公祠小巷”。因为在这条小巷里唯一的一座大门上,标注的门牌号码是“洪公祠1号”。这似乎有了一些不确。毕竟门牌标着的是“洪公祠”,而不是“洪公祠巷”。同样道理,从这个门牌上看,这条小巷也不是三元巷或秣陵路。
巷名存疑,还请高人指点。
洪公祠,原为清初重臣、总督江南军务的洪承畴所居住的府宅。在当初的府宅内,重楼峻阁,雕栏玉砌;假山花木,叠红滴翠,蔚为壮观,是好大的一片宅院。洪承畴死后,清政府为表彰他的功绩,将其府宅改建为祠堂。此即洪公祠的来历。
清&8226;咸丰年间,也就是1853年3月,太平天国攻陷南京。炮火引起城内大火,洪公祠也在火中被烧毁。不久,太平军将领忠王李秀成看中这块宅基,将其改建为忠王府。这次改建,仓促而零乱,并没有严格的规划与设计。1864年,南京城再次被清军攻克。在这十年间,忠王府似乎也有了一定的规模。
太平天国失败后,忠王府仍被后人称为洪公祠。只是祠内的建筑,早已面目全非了。此后多年,洪公祠内,又被他人断续修建起一些房屋。据记载,清&8226;光绪年间,还有人对洪公祠进行过较大规模的修缮。
时过境迁,洪公祠早已没有当年洪承畴所在时的景象,留下的仅仅是“洪公祠”这个名称。
洪公祠经过后来的多次建造和修缮,大体形成南院和北院两个部分。南院略小,约占地三十余亩。北院稍大,约占地六十亩。院内除老式花园平房外,还有广阔的庭院和附属设施。院内东西两侧各有一片空场,其中东边的空场,后来被改为网球场。院内另有浴室和理发室等。
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后,多次来南京议事。为便于工作并与国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