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四章 科举(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80zw.la
    第二十四章科举(上)

    今年是个好年头啊,自从建元以及坤成节开始,历时数年的干旱少雨天气终于成为了过去,先是梅雨早早的到来,全面缓解了各地干涸的困局,接着夏天的多场瓢泼大雨彻底确保了今年粮食的全面增产。元佑元年的深秋季节,帝国首都汴京城里充满了这个金色丰收季节的喜庆气氛。

    当然,此时京城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各地前来应考的学子,对于他们来说,丰收的季节还未到来,虽然随着科举的正式开始,金榜题名的那一天已经不算远了。

    今年,由于朝廷为了节省资源,将制科和常科的经史等部分放在一起考,待到考完后,方由封印院分别糊名,再誊录后送往贡院的知贡举进行阅卷。知贡举就是主考阅卷官,今年由礼部提议、尚书左右仆射提举并太皇太后同意,一共二十一位朝中的著名学者担任了此职,人数上与以往大不相同,其实是由于新旧两党在每一个人选上都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最后终于由高太后做主,让旧派的大臣多出了几位,并且所有卷子绝对不允许一人定论,需得多方研判。

    对于这些变化,杨翼的心情还算不错,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很快就可以亲身体验一下这千多年前科举考试的滋味。在后世做为一名考古学者,他曾经看到过一幅《宋代科举图》里面的考试情景,所有的考生都是站立在一块场地中,直接对面前摆放的书案进行书写,写完后自己拿着卷子交给考官,然而根据文献记载,宋代时就已经开始在考场中用墙将考生相互之间隔离开来,那么究竟图画记载和典籍记载哪一个更接近事实的真相呢?这次杨翼有机会亲身证实当然非常开心。另一个原因是由于考卷要经过誊录后才送往贡院,这是防止作弊的一种方法,对于毛笔字写得颇为差强人意的杨翼来说,当然是个喜讯。

    秋风萧瑟的吹过汴京城的大街,虽然冬天还未到来,寒冷却已经开始在各处蔓延,天刚亮,杨翼便匆匆洗好澡,浑身舒爽的与张择端等吃了早饭,一同前往考场。

    考场外早已密密麻麻的来了很多人,来到考场处,只见一个偌大的院子外站着多达百人的分成数列的武士进行守卫,威严肃杀之气一时间笼罩四方。一些没有见过大世面的贡生进门的时候早已经开始两脚发软。

    杨翼可是从战场上杀出来过的人,自然对这种阵仗毫不在乎,咱大宋国的武士好象远不如契丹武士那么能吓唬人嘛!待到验明号牌和身份,进得考场,便见可容纳数千人的一块空地上摆放有许多桌椅,用布幔分隔开来成为一个个的考棚,考棚中一应用品俱全。杨翼这才明白,想来那幅科举图却是不错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演,逐步把原来的许多桌子分隔开,一直到最后变成墙壁为止。

    与以往将考试分为数场不同,这次的大考笔试一次考完,一日之内,随时考完随时交卷。

    杨翼坐下来,不一会就听闻大钟震响,令朝野瞩目的元佑初年的科举考试,就正式拉开了帷幕。杨翼粗粗看下来,那题目共有十几道,论历史、儒家经义、时政无所不包,杨翼只看得一阵发寒,自己苦心研究的八股本来想在考试中用上一用,可除了经义外,八股文过于讲究对偶,导致其他项目都无法使用这种小文体来说明自己活跃宽广的思想。

    不过好在杨翼之前对考试的策略已经分析得很清楚,一是要在考试中多拍皇室的马屁,比如“皇恩浩荡”,“深仁厚泽” ,

    河清海晏”“天子圣明”“朝乾夕惕”……之类的话,一定得用上些.

    二是必须以考官的政治取向为主要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0zw.la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