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自亮时下起了淅淅春雨,颇有沾衣不湿的味道,满城内老宅深巷石板竹篱,雨丝中却有一番韵意,看着伍泰西一行兴致十足,吴景伯便退了黄包车,打发了几块铜板,自己步行带路。正好是烟花三月的时节,众人也不打伞,随着吴景伯的一路指点向中学走去。
协进中学就在满城西方,古琴台的北侧,步行十分钟便至,校门前早已挂了横幅‘欢迎国立西北大学伍教授泰西先生莅临演说’,只有两个老师在门前等候,并无学生献花之举,场面有些清淡。
在校门前吴景伯先开了口:“伍先生莫要见怪,这是我订的规矩,凡来校达官显贵概不组织师生列队迎送,若伍先生一般的饱学大德,也只挂了这一句话聊表欢迎,不使学生过早沾惹人间势气。”
见到这样简单的欢迎方式,伍泰西也高兴的说:“窃以为吴校长军旅出身,以军法治校,今天看来是胸中另有一番沟壑,这关爱学生的拳拳之意,足称吾师!”
校门口站立的两位也是专业对口的历史老师,互相引荐后到了会客室休息,不一会,一位老师便走了过来,说是会堂已经备好,学生也都已到场,请伍先生过去。
吴景伯先介绍了伍泰西,在学生们起立鼓掌中,伍泰西缓步登台,先是鞠躬答谢,示意学生们坐下,便开口演说起来,先从华夏历史讲起,又回到自己的专业考古,考古说到底是为历史进行服务,断年辨物,对历史进行修正。伍泰西看到学生们听意甚浓,便讲了几个由考古而改写历史的事例,如安阳殷墟、北京周口店以及敦煌藏经洞等,听得学生们如痴如醉,伍泰西也趁势鼓动了几声,一众学子均有投身考古的想法。
演讲完毕后,便是学生提问时间。民国时期西学刚入,学风开化,无论中学大学,任何公开场合但有疑难均可直面老师,甚至意见相左在课堂上辩论起来也是常见,过程虽激烈但无人为此动气,下课后师生间还是尊敬融洽,这种形势也迫得老师多学多知,以应付课堂,如此循环共同进步,倒也成就了许多文化精英和科学巨匠。
协进中学的学风在四川属于开明一派,学生们亦是相当大胆,有学生问到民国二十三年,广汉鸭子河畔发现大量玉器,应是何年代何种文化?
伍泰西随即答复,根据主持发掘的华西大学美籍学者葛维汉发表的《汉州发掘简报》,这一地区可能是史前古蜀文化的重要一支,若能证实,则可改写四川历史,现在只是试掘阶段,并未有确凿证据,只能臆判之,并强调了考古的严谨。通过此事,伍泰西又说无论敦煌藏经洞还是广汉鸭子河,均是外国人发掘的,敦煌还属于盗掘,自庚子以来,中国的文物多次被列强劫掠,研究也十分落后,期盼学生们早日长成,接过考古研究的重担。
又有学生问考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