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大胜之机,方怀向奕忻、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提出了在各地兴办新式学堂之事。一场大胜,民心民气都是成倍地增长,若不是方怀派兵保护,法国使馆恐怕已经被砸了。这在中法之战前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大清日报》在方怀的授意下报道了巴士海战的全过程,这份报纸郑观应的报馆被迫加印了三次仍迅速被兜售一空。
到了后来,这场海战甚至被艺人编成了评书,在民间广泛流传,当听到徐长顺、林国祥逆袭法国舰队,全场少有不掉泪的,而直接的结果就是报考江南海军学院和福建船政学堂的人比报考其它大学的人要多出好几倍。各乡各村有个在水师当兵的都成了岳武穆式的人物,比出个县老爷还光荣,各家的姑娘过身的时候都要多看几眼。
如今军机处六人不是对我马首是瞻的奕?、崇厚,就是属于洋务派的奕忻、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奕忻管着总理衙门和礼部,奕?署理刑部,李鸿章是户部尚书,左宗棠是兵部尚书,彭玉麟是吏部尚书,崇厚是工部尚书,很多时候我干脆绕过廷议,直接通过军机处处理朝政和给地方督抚旨意,省得一天到晚看着朝廷里那些昏聩的官员心里烦。
但李鸿章等人听我说完竟然都面有难色,方怀不禁审视自己的话,有什么问题吗?
“各位臣公有话请说,你们都是我大清的股肱之臣,见识经验均远胜于朕,朕的话有不妥之处你们只管说。”
奕忻依旧是不说话,老神在在的样子。还是李鸿章开口道:“皇上欲倡西学,我等自是全力支持,只是要在全国各县府兴建新式学堂需皇上发诏明告天下,这必然引来许多朝中非议,而如果皇上通过军机处行文各省,臣怕西北、西南之省不会奉诏。”
“此是为何?”
“启禀皇上,这些省受洋人所害尚小,不明西学于我大清之利,臣以为可在一府一省先试行,见其利弊,再推而广之。朝廷官员见于我大清有利也自无话可说。”
这时左宗棠也站出来道:“皇上让所有适龄童子入学就读,这男女之防也会引起朝廷非议,还需想个妥善之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