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学而远行之----明代传说(九十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本也是很艰巨的,唐朝高僧鉴真六次才东渡成功,足以说明其艰难。罗宗真说,郑和从桃花渡(今浙江宁波附近)东渡至日本,代表明朝政府向日本政府指出应严格按照会谈内容办事,不得违背。日本执政源道义自知理亏,立即下令逮捕了倭寇首领,并保证今后不再出现类似情况。郑和胜利完成使命,向明成祖禀报,永乐大帝很高兴,致书日本国王源道义,表示满意。

    罗宗真指出,郑和下东洋一事,经过海内外学者研究,不论是《明史》成书的清人著作,或者是其他明人的有关记载,还有日本史书的记载,都证明大明永乐二年郑和确实出使过日本。

    罗宗真列举说,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书》中有专门论述:“大明文皇帝永乐二年四月,夷船一十一只,寇穿山,百户马兴(与战)死亡。寻寇苏松诸处。是年,上命太监郑和统督楼船水军十万诏谕海外诸番,日本首先纳款,擒献礼边倭贼二十余人。”《日本一鉴·穷诃话梅》卷六“流通”条对郑和出使日本的前因后果也作了记载:“大明永乐甲申(二年),倭寇直隶、浙江地方,遣使中官郑和往谕日本王。明年乙酉(大明永乐三年),其王源道义遣使献所俘倭寇尝为边患者”。《筹海图编》“直隶倭寇变记”中也有同样的记载:“大明永乐二年四月,对马(壹)歧倭寇苏松,贼掠浙江穿山而来,转掠沿海,上命太监郑和谕其国王源道义,源道义出师获魁以献。”明人冯应京在其《皇明经世实用编》中写道:“大明永乐二年,倭寇浙直,乃命太监郑和谕其国王源道义。源道义出师获渠魁以献,我于是有什物纹绣之赐,封为日本国王。名其国之山曰寿安镇国山。”清人俞维麟《明书·戎马志》记载:‘大明永乐二年,冠浙直,乃命太监郑和谕其国王源道义,源道义乃执其渠魁以献”。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郑和出使东洋,通过与日本国王磋商,使其本国主动出师剿捕倭寇,并绳之以法。日本国王接受了郑和的建议,接受了大明朝“日本帝国”的封号和金印、冠服等,并遣使致谢,与大明永乐朝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双方签订了“勘合贸易条约”,即“永乐条约”。

    史载日本王国向大明王朝称臣纳贡的相互信函与礼单。

    1、足利义满上大明朝皇帝书、与大明朝皇帝复书 足利义满上大明朝皇帝书 日本准三后源道义1上书上大明皇帝陛下 日本国开辟以来,无不通聘问于上邦。道义幸秉国钧,海内无虞。特遵往古之规法,而使肥富相副祖阿通好,献方物:金千两、马十匹、薄样千帖、扇百本、屏风三双、铠一领、铜丸一领、剑十腰、刀一柄、砚筥一合、同文台一个。搜寻海岛漂寄者几许人还之焉。道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