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构等宰辅带着满身的疲惫与满心的惆怅下楼离去,姚崇等人到是步履轻松。
永穆公主继续卖货,李成器说去工盟,安排李易交代的工具,顺便把专利权让给工匠。
长孙昕跟幕僚回去安排与李易合作的事情,他根本不谈判,李易说要七成就七成。
李易又飞了,回去继续找死囚练手。
大量的物资继续向黄河源头与西北运送,等当地建设好,黄河源头能够反哺回来绵羊、草药、牦牛、马匹。
更西北则有大量的水果,葡萄干、葡萄酒、哈密瓜干、羊、大枣。
玉石目前还没被炒出来高价,贵的玉在蓝田县,蓝田玉。
二者皆属于软玉,包括其他两大名玉。
软玉质地细腻是一方面,关键在于好雕刻。
能够用来攻玉的他山之石就不贵,当工具用,钻石太硬了,加工费劲。
翡翠为硬玉,大唐人不喜欢,鸡血石亦是这般。
即便是软玉,处理起来也不容易,在切割的时候,拿打锤子砸显然不行。
工匠们采用绳子的办法,锯,麻绳沾水。
雕刻的时候更费劲,需要找合金金属,陨石熔炼的。
李易对任何玉都没兴趣,只能当货币发行的抵押品。
天珠他要,兑换券在那边有没有信誉,要是能兑换天珠就有。
不过以后他要改变那里的信仰,别信其他的,信中华文明即可。
京兆府的东西往西北送,漕船来了,千石的漕船一次过来六十艘。
广州都督府的名义送来,先找朝廷,找户部侍郎。
户部侍郎一听说是广州的,自己不敢管,赶紧寻毕构。
“粮?稻子?六万石的稻子?籼稻?”毕构问。
“是籼稻,长得比李大夫寻到的籼稻好,粒大。”户部侍郎用指头比划一下,这么大。
“此时又非漕运的日子,广州……走,找小易。”
毕构不想自己问了,广州的事情,去问李易。
六十艘漕船在码头卸货,一车接一车,放在旋转的轨道上推,效率和安全性都提高。
码头扛活的人收入跟着增加,京兆府越繁华,码头吞吐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