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点对李家庄子不属于问题。
“游艇上就有风干的鸡,我要发开,然后做成菜,大家尝尝。”李易不玩虚的,上干货。
有现成的东西,吃一吃就知道好不好。
……
长安的科举考试进行中,今天第三天,中午。
考生们吃饭,大部分愁眉苦脸的,很想找个人交流一下。
贴经题、计算题等常规的都答了。
诗跟赋也写了,各自觉得不错。
到了时务策,麻烦喽。
说什么逻辑自洽,这个好办,就怕答的内容不符合大唐的要求。
参加考试的同窗那么多,竞争压力大。
李隆基在搭建的高台上吃火锅,春天的风透骨,吃鸳鸯锅合适。
透过玻璃窗户看考场,看每一个考生,他的眼中都带着期许。
有的考生已经考了好几年了,大部分败在了时务策上。
往日考生接触不到国家大事,没有太多的信息渠道。
找当官的吃饭,通常写诗论赋,互相吹捧。
谁没事儿敢妄议朝政?被抓住把柄,会丢官。
“从此百姓可多知朝廷要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晓国事,才能为国忧,懂得捐钱。”
李隆基不愁,考生答不上来,明年再考,问题都差不多,摸清楚规律便可。
毕构等人脸上带着丝倦容,太累。
开春之后,各种事情出现,尤其地方州府,疯狂上书。
有要钱的,有想要种子的,还有北面及山南东道官员们想训练要武器,修城,军队前移。
这不是朝廷有钱了嘛!地方将领带着兄弟们吃好的,有肉,粮食管饱。
胆子变大,要主动往前推,突厥求和大唐没答应,将领有小心思,欲立军功。
宋璟最反对将领不听话,一打仗就是钱,万一打输了,又得抽调别处的兵填补。
“陛下,箱子中可有关乎山南东道兵力部署之信?”
宋璟辣得喝口啤酒,把为难的事情问出来。
李隆基看他一眼:“没有,具体的没有,就之前的,派兵在外面游弋,但不可能深入突厥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