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那就绝然是个坏极了的评价。
朱大典此时对三卫军的疑虑戒惧已经尽数打消,眼看着李信并不是鲁莽之徒,也就是说此人根本就不会做出那种不计后果的蠢事。因此,也更不会下令大军强行与贺一龙为难,只要凡事占了一个理字,便有极大的可能压他一头。再不济,朱大典手中也还是有杀手锏的,到了万不得已之时,一样可以一本参上去,在皇帝面前告这厮一状。就算皇帝偏袒此人,内阁的老头子们也绝不会纵容李信。关于内阁一直与李信为难的消息,朱大典虽然身在淮扬,也是多有听说的。
于是,朱大典鼻子冷哼了一声,又继续问李信的來意。这回不但语气加重,而且几乎已经明白的指责李信带兵到凤阳府有多余且扰民的嫌疑。这一番指责让李信大为不满,但还是碍于自己失礼在先,于是仍旧低调隐忍,谦逊的解释了一番自己是如何带兵追击流贼,又是如何在临淮大败刘希尧,最后以三卫军主力由水路突进,最后会师在凤阳府城之下。
李信在言语中并沒有把吓退革左五营马守应等人的功劳揽在自家身上,毕竟如此往自己脸上贴金,大有王婆卖瓜的嫌疑,况且李信也自问三卫军的所作所为有目共睹,就算自己不说,又有谁不知道呢?
在这个消息闭塞的时代,很多事情的真相很容易便会被埋沒。李信高估了朱大典对事态的判断能力,亦或是说他沒有意识到朱大典心中对自己的芥蒂究竟出自哪里,因此这一番交代落在了朱大典的心中则实实在在的又一次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听罢李信的自述,朱大典心中暗暗冷笑,心道李信啊李信,这等明目张胆的张冠李戴,贪别人之功为己有,还真是脸皮厚啊。在朱大典看來,以区区千人就敢和上万人,上十万人硬拼,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除非三千人的主将脑袋有毛病,或者他根本就是情报失误,指挥失误,误打误撞才不小心撞了进來。等到发现之时,再想逃跑已经悔之晚矣。
朱大典以此种常理揣度似乎也就无可厚非,再加上对贺一龙先入为主的印象,李信的小人形象再一次在朱大典心里加深了。不过,朱大典眼见着李信表面上的姿态倒是不高,不宜过分折辱,万一武人怒极做出些不理智的事來,岂不是冤枉?有了这种念头,于是他在使了几番脸色之后,态度又骤然一变,竟虚与委蛇的露出了笑脸。
“李将军兵强马壮,老妇大开眼界,你的军营老夫就不去了,凤阳城中事务颇多,实在脱不开身,不如李将军安顿好了军卒之后,再进城,老夫设宴款待…”
这原本是句漂亮的场面话,朱大典也不认为李信会真的敢进城。孰料,李信竟极为认真的应了下來,并且还一再的向他因迎接來迟厄尔致歉。朱大典微感错愕之下,心道,这厮真是不通情理,分不清眉眼高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