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军”收留人那是有原则的,不可能收留普通妇女。
刘之纶放老百姓回原籍之时,每一个成年人发了十五斤杂粮就打发了,没有人能够赖在城里,因为自四月一日起遵化就再也不是吃大锅饭。
在四月份以前,由于遵化城里粮食充足,也是为了人心安定,城里的老百姓每天都可以两次免费按时领取两碗稀粥和一个炊饼充饥,被守军征用的劳力可以每天吃三顿管饱。
刘之纶发现后金军退兵了,当然不会再养着数万老百姓,此时必须逼着他们自谋出路。
因此他宣布分给老百姓粮食,拿上粮食的人必须立刻出城回家种地去,不肯走的也呆不下去,因为没有了免费食物,马上面临饿肚子的困境。
许多人拿了十五斤杂粮千恩万谢回家了,他们知道成天困在城里不是个事啊!回家伺候土地得到收成才能够有希望。
大多数人走得很急,知道农时不等人,错过了,今年的日子就难挨了。
回家的老百姓一路上还会摘到野菜充饥,十五斤粮食省着吃坚持十几天完全没问题,大部分出城的战争难民都结伴而行,以每天走五十里计算,大多数人都能够赶回家乡。
但不是每一个老百姓都具备回家种地的条件,李三娘子就不敢回家,她家在遵化北,离官道不是很远,房子已经被正蓝旗建奴烧了,她一个人带着才三岁的孩子回家如何生活?
况且谁知道建奴、鞑子会不会再来?
因此她就在遵化南门外等着,等着“红旗军”出城就跟着这支能够带给她活路的队伍。谁知跟她有同样想法的寡妇真的不少,几天下来居然聚集了三百多。
这当然是“红旗军”的所作所为让这些凄惶无助的女子看到了希望,她们选择等待这支仁义之师。
黄汉看着满面风霜的女人们瞧着孩子们懵懂的眼神,回味着李三娘子的话深有感触。来到这个时代就应该有所作为,人心向背真的很重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