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君延沉默了半响,最后说:“夫人所言有理,那好吧,我这就去安排下去,宜早不宜迟。”
苏云来点了点头。
顾君延觉得没什么,不过是个商人,既然是做了不少坏事,他这么做也算是替天行道,这么一想,便觉得心安理得的许多。
至于那个天下钱庄的老板背后是不是有什么大人物,反正不管是谁,他都不怕。
顾君延很快就安排好了,动手之前还查了一下这个天下钱庄的罪状,好嘛,不查不知道,这么一查,这个天下钱庄可谓是坏事做绝,欺压百姓,大肆敛财,连官府都拿他们没办法。
而这个天下钱庄背后的真正老板,居然是云家人。
苏云来已经离开了军营回了城里,陈氏看到苏云来和顾晴好惊喜不已,然后陈氏就把苏云来……狠狠地骂了一顿。
原因就是苏云来居然带着小晴好来边关,这一路多危险啊,她那么小的孩子,又如何禁得起一路奔波,陈氏喋喋不休,把苏云来训的一句话都没有。
苏云来总算是明白了何为隔辈亲,她娘看到小晴好,一句重话都没说过,心啊肝啊叫个不停,已经吩咐人去给她做好吃的了,就连苏之洵也一反往日的严厉,听到陈氏教训女儿,还在一边帮腔。
“阿晚确实是有些不像话。”
苏云来:“……”
等陈氏终于放过苏云来,苏云来终于有机会和顾君延好好说话。
“居然是云家人?云家不像是这么没脑子的,皇后娘娘和二殿下正是关键时候,他们居然弄出了这么大的事,就不怕惹怒陛下?”苏云来不解地说道。
顾君延道:“不是云家的本家,只是旁支,严格说起来,还是出了五服的,可到底都是云家人,借着皇后的名头在外面大肆敛财,而且这又远离京城,山高皇帝远的,也没人能奈何得了他们。”
苏云来冷笑着说道:“什么出了五服,这云家人是越来越过分了,说是旁支,可当家作主的还不是云家本家?云家的本家不方便做这样的事,就让旁支的族人去,好处却是他们在拿,这如意算盘打得倒是好,不愧是教导了皇后娘娘!”
家族对族人的约束有时候甚至高过官府,即使是旁支,也要听从族长的吩咐,否则就会被逐出家族,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耻辱,便是死了都不能进祖坟的。
云家所谓的旁支,其实也是听命于族长的。
顾君延不甚在意:“管他是谁,反正我明天就带人去把家抄了。”顿了顿,他看向苏云来:“你是担心到时候云家又要针对我?”
如此一来就是跟云家和皇后娘娘正面撕破脸皮了,不过苏云来摇了摇头,左右双方本就是对手,便是没有这事,也和解不了,又何必瞻前顾后的?
反正到时候出了事,云家也会忙不迭地撇清关系,也不算是撕破脸皮。
苏云来淡淡地说道:“不是,你就算去做了,也不会有什么,最不想把事情闹大的就是云家,只是,只是我们必须把事情闹大,要闹到人尽皆知,我会替你写折子送到京城里,到时候,那些御史怕少不得又要非议你。”说到最后,她的声音低落下去。
苏云来可心疼了,他上战场打仗,本来就是九死一生的事,背后还有这么多人拖后腿,就连粮饷还要自己解决,到最后还要受人非议,凭什么?
顾君延不觉得自己委屈,“不过是些非议,又没什么,我已经娶了这么好的娘子,便是受到一些非议也没什么的,总不能什么好事都让我占了。”顿了顿,他又道:“所以世人都说,娶妻娶贤,我有贤妻如此,夫复何求?”
顾君延望着她,眼神专注,一脸美滋滋地说道:“还好我以前眼光好,早早的就定下了你,否则怕是不知道又要被谁给抢走了。”
苏云来不禁有些好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转到这来了。
苏云来挑了挑眉头:“你这是在夸我?还是在夸你自己?”
“我当然是夸你,你眼光更好,所以才选了我啊!”顾君延含笑着说道。
苏云来无奈地摇了摇头,这个人在她面前似乎习惯没个正经,明明都是当爹的人,却还是一如初见时的样子。
顾君延轻轻地抱住了她,苏云来转过头看了他一眼,他声音低沉醇厚:“阿晚,我很高兴,很高兴你能来了。”
和她在一起的时间久了,便成了习惯,一天看不到她都是一种煎熬,明明知道自己不该这么想,他是三军统帅,应该专心战事,可每当夜深人静,她还是会入了他的梦。
这个女子,从他第一次见到她时他便知道,他们会有不同的故事。
苏云来没有说话,靠在他的胸膛,即使身处边关,前途未明,可是只要二人在一起,她就无所畏惧,在哪里都是家。
第二天顾君延就去把天下钱庄给抄了,这么一抄收货还真不少,天下钱庄敛财有道,收获了大量的金银,有了这些银子,足够让他们去购买粮草。
不止抄了钱庄,顾少将军还无师自通,把天下钱庄的酒楼饭店啊,全都抄了,收缴了不少粮食,不过这些粮食对他们军队来说杯水车薪,如今顾少将军财大气粗,不把这些粮食放在眼里,全部分发给了当地的穷苦百姓,一时间,顾少将军的仁义慈悲的名声在民间更是传的沸沸扬扬,拿天下钱庄的东西给自己博了一个好名声。
云家收到了消息,自然是勃然大怒,可是他们自己私底下做了什么,云家心里也有数,此事如果闹大了,对云家很是不利,云家倒是无所谓,可是若是连累了皇后娘娘和二殿下,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苏云来才会说,就算顾君延把天下钱庄给抄了,云家也不会把事情闹大,反而会咽下这个哑巴亏,毕竟是云家理亏在先。
可是苏云来随即就以顾君延的名义写了一封奏折,上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