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各方面都很让人省心比较好的孩子,刚在镇中学读完初二,下学期就要上初三了。我家孩子与你们所要找的根本不是一个人,在我们村既没有听说谁家孩子接受过希望工程救助,更没有第二个叫张百银的人。”
武效军迟疑地说,“县里和镇里给我们提供的名单确实有个张百银,而且住址就是本村,应该不会错的。”
张师傅不懈一顾地说,“名字和地址是对的,我们家确实不知有这种事,这样吧,待会儿你们到学校去问一下是怎么回事,学校应该知道的。我提醒你们一句,这种人与事不相符的情况在农村比较常见,也许是学校把百银的名字报上去了,上面批了下来,至于钱到底是谁给领走了,很难说。”
武效军听出张师傅话里有话,不便向深处再问,笑道,“张师傅,没关系,一会儿我们到学校去一趟,简单了解一下。”
说话之间,满满的两碗捞面已经做好端了上来,两人感到很不好意思。
看他们一家的热乎劲,真正看到老乡们的热情好客及传统美德在淳朴厚实农村人中的真诚表现,此情此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和形容,只能深深埋在心底,把它当成永久的记忆。
很快吃完饭,两人和张师傅一家告别,来到岭小学,由于正值放暑假,校长不在学校。从一个值班老师口中得知,张百银的救助名额早就转给段坡自然村一个叫段晓明的学生,至于具体情况并不清楚。
为进一步核实情况,按照老师指引的线索和路线,两人走了一个多小时,翻过两架山头,找到段晓明家。
段晓明的爷爷和奶奶正端着碗在屋内吃午饭,用相当惊愕恐惧的眼神看着两个陌生人,说话吞吞吐吐支支吾吾的。
武效军很随和地说,“大爷,我们是平西的,请问这是段晓明家吗,想了解一些情况。”
老大爷慢腾腾地站起身,耳朵有点不好使,大声问道,“问晓明了解情况,了解啥情况?”
武效军也凑近老大爷耳前大声说,“听说段晓明家特别困难,主要想了解了解家里的情况,看能不能向上级给他申请些救助。”
老大爷闻听不再紧张,呵呵说,“是这样,我们家里穷啊,你们看看啥也没有,就这几间破房子雨天还会漏雨。说起来呀,这日子真没法过。”老人说着难过地掉起了眼泪。
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