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要失望了。”
陈龙拱手道:“老祖之言,吾已知之。敢问老祖,可能告知在下,您不欲家族子弟出仕的原因?”陈寔道:“吾青年为官,闻过则喜,揽过推功,天下敬服。中年讲求德化育人,清静无为,百姓安居乐业。然遽遭党锢,沦为阶下之囚,虽遇赦得免,不料二遭党锢,家人俱遭株连。是故退居乡隐,平心率物,教书治学,为远近之宗师也。至于功名,非所求也,子弟亦然。”
陈龙微笑拱手道:“老祖之德行,名冠当世,足以乱世保身。吾闻梁上君子,因老祖的一番教化,也能改恶向善。然党锢之祸,因何而起?倡乱之人,因何而生?谗佞之辈,因何受宠?奸鄙之徒,因何擢升?此辈悿居高位,而致百姓流离,故有今日黄巾之乱也。吾侥幸得居高位,非为朝堂之欲,正欲斩佞臣,诛小人,拨乱反正也。今长文之志,正与我同,德才兼备,而又年富力强,正是天生我之臂助也。”
陈龙停顿了一下,见陈寔默默无语,似乎是在回忆自己被宦官小人欺凌的一生,继续道:“当今天下有德者,皆知百姓流离之苦也。老祖德高望众,声名传于乡野,百姓苦活无望,正对如老祖者望眼欲穿,然老祖在田,小人当朝,谁又能解救他们?今我为零陵之主,施行仁政,零陵百姓已得福祉,假以时日,必可为天下翘楚。然天下穷苦百姓,又岂止零陵一郡?”说毕,一躬到地,抬头望着陈寔。
陈寔沉吟不语,半晌才道:“文龙所言,当是至理。然吾闻你有政治协商之理念,可是欲反大汉吗?”陈龙道:“天子失德,才致小人当道。宦官外戚,左右天子,使贤臣不得进谏,仁政不得施行,百姓就没有活路。我欲争霸天下,非为反天子,为反宦官外戚干政也。政治协商,由天下百姓选如老祖者为代表,共同研究内政纲领,代替天子一人之政,可为百姓造福也。”
陈寔道:“政治协商,对吾也是深有触动。细细思之,甚是意味深长。虽然如此,然天子乃一国之君,吾陈家世受天恩,世代忠良,吾子弟决不可有任何反对大汉或助你篡位者。今吾欲问文龙,若你得志,斩尽奸佞,是废天子还是保天子?废天子则长文不可去,若保天子,我便允诺长文随你去,令他对你矢志不渝。”
陈龙闻言,心中泱泱不快。但是,这些东汉末年的大家族,无不是保皇派。正史中荀彧郁郁而终,不正是因为看不惯曹操飞扬跋扈,不保大汉皇权?陈龙沉吟半晌,想起了日本对待天皇的政策,名义上保留了皇权象征,不失为一条出路。于是再次施礼道:“吾从未有篡位之心,天日可表,今日在老祖面前,吾愿立下重誓,若将来吾称帝,愿五雷轰顶而死。然天子可以保留权位,大汉可以保留称号,但权力必须收归政治协商会议,由天下人治天下。老祖以为然否?”
陈寔闻言,微微点头,本来严肃的脸庞居然挤出一丝微笑道:“既然如此,长文得其主矣!不废驱驰!”陈龙和陈群都是大喜过望,双双跪在地下磕头道:“多谢老祖体恤之情!”
那老祖笑逐颜开,脸上盛开了一朵菊花,巍巍站起墩了墩拐杖,对陈纪道:“今后文龙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