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建元元年。冬十月。下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皇上亲自以古今治道为题进行策问。
前来参与对策的有百余人。广川董仲舒对策说:”道,所遵循的就是为治之道。
仁义礼乐,都是为治的道具。因此虽然圣王已没,而子孙又可长久安宁数百岁,这都是礼乐教化之功。
人君没有不想安存的,而实际政乱国危者又有太多,这是因为所用非人而所遵循的道非其正道,是以国政日以仆灭,周道衰于幽厉,并不是周道衰亡了,是因为幽厉非守道之人。
至于宣王,因为怀念昔日先王遗德,兴滞补弊,申明文武之功业,周道粲然复兴。
这是由于夙夜不懈行善所致,孔子说,人能弘扬大道,并不是大道弘扬人之善。
因此治乱废兴在于己,非天降命,不可得反,否则,其所操持之论悖谬。
失其正统。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
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统一于正。这样就不会有邪气在其间存在。
是以阴阳调而风雨以时。群生和而万民得以繁殖。诸般福物,可以求来的祥瑞,都会应运而来。
而这时王道也就到了顶点了。孔子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我所追求的道已经穷尽了。
自悲可致此物而自身卑贱不得致。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据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又有能致之资,行高而恩厚,智明而意美。
爱民而好士,可称得上是谊主。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未至,这是为什么?
这是由于教化不立,万民不正的缘故。万民追逐利益,就如同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就不能防止他下流。
古代的王者明白这个道理,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使人民逐渐接受仁义的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