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4章 大漠清代干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种失落感很快在脑海中出现,甚至会影响一天的情绪。为古迹古玩而奋斗,就是一天的一切,可真正拥有了以后,反而失去了生活的目标,或者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过一想到身上那只玉瑗,我还是会有一丝的安慰,今天幸好只是一点皮肉之苦,而不是缺胳膊少腿,只要不出大事情,探险至少还拥有希望,但毕竟在这个荒芜的大漠里,凡事还是需要一点点胆量的。

    此时浑身还有些疼痛的我,只能从附近地方拖回一些较粗的烂杂木回来,在离他们不远处点起了篝火。大漠中最不缺的烧火材料就是胡杨树,残枝四处可见。

    不一会的功夫,西边开始打闪起来,还能听到远处传来了雷声。天空电光闪闪,仿佛挂着万盏明灯。每个云朵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有时,一个地方打闪,而在对面的某个地方霎时间也电光四射。电光一灭,万物重又陷入黑暗。沙漠中的我们,并不担心会被雨淋,西边打闪,充其量是西边下雨,与我们这里无关。

    说实在的,此时的我,并不是不想过去帮他们挖汽车,因为此时的我,的的确确不能像他们那样。况且,露出的车体不足车身的五分之一,若是这样挖下去,天亮也不一定能挖出车来。还不如多捡一些干柴回来,留着下半夜烧。

    这胡杨树,大学已学过的介绍大概是这样的;杨树生活在沙漠中的惟一的乔木树种,而且,它自始至终见证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走向荒漠化的过程。而今,虽然它已退缩至沙漠河岸地带,但仍然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的生命之魂。胡杨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的温带暖温带地区,新疆库车千佛洞、甘肃敦煌铁匠沟、山西平隆等地,都曾发现胡杨化石,证明它是第三纪残遗植物,距今已有6500万年以上的历史。如今,除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阿拉善一些流入沙漠的河流两岸还可见到少量的胡杨外,全国胡杨林面积的90以上都蜷缩于新疆,而其中的90又集中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一个被称为“极旱荒漠”的区域。胡杨虽然生长在极旱荒漠区,但骨子里却充满对水的渴望。尽管为适应干旱环境,它做了许多改变,例如叶革质化、枝上长毛,甚至幼树叶如柳叶,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因而有“异叶杨”之名。然而,作为一棵大树,还是需要相应水分维持生存。因此,在生态型上,它还是中生植物,即介于水生和旱生的中间类型。那么,它需要的水从哪里来呢?原来,它是一类跟着水走的植物,沙漠河流流向哪里,它就跟随到哪里。而沙漠河流的变迁又相当频繁,于是,胡杨在沙漠中处处留下了曾驻足的痕迹。

    枯死的千年老胡杨树的残枝千奇百怪,若是喜欢根雕艺术的人,一定不会将能捡到的残枝拖回去烧火。不远处一残枝引起了我的兴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