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章 极度郁闷的女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是大墓,凭我这点知识,也不可能与那些盗墓高手一样,打一条仅身洞,就可以直接进入椁室。其实挖掘古墓方面,无论哪个大学考古系的学者,都远不及盗墓行家。盗墓行家盗墓讲究的是一条仅身洞,直通墓穴椁室,而官方考古,却是大面积的开挖,废工废力不说,而且还要毁掉大量良田。从时间上来说,开挖一座大中墓穴,少着一年,多着三年五年的也属正常。而一个盗墓行家盗墓,一但确定墓穴椁室的位子,也就三五天结束一次盗墓行动。留于后人的除了椁室古董被盗之外,至少还能看到墓穴当初建造时整体结构。官挖就不同了,虽然日后可以向后人展示墓室古董,但大面积的开挖,留于后人能看到的墓穴建筑,真实的仅限于图片之中,其它的都是仿建品。

    若说各各时期建墓标准,这对于我这学考古学的学生来说,还是说得上来一些的。西汉墓不带耳房,东汉墓多带两个耳房,这是标志。唐墓是墓砖搭起来的,砖之间没有粘合,搭成穹顶。而有墓砖的汉墓并不常见(大墓除外),多为墓坑或坑上加木方。明清墓则多为砖结构,墓砖之间以石灰和铁片镶死,有的明墓墓顶厚达两米多(七辐七券墓顶)非常坚固。明墓距地面深度一般不超过六米,可以不用特殊方法而在一夜之间盗掘完成。汉墓一般距地表十一二米左右,西周墓则更深,要想一夜之间盗掘完成,必须使用特殊方法。尤其是汉墓、西周墓历史久远,标志难寻,先有一个找地方的过程。确定好位置、下探条、下铲、看坑灰、落实墓室形状方位(也就是确定年代)然后才能做好准备、用特殊方法在一夜之间盗掘完成。盗墓贼盗墓的目标性非常强,比如进入墓室会直接挖向棺材的位置,然后在“左肩右脚”找东西,然后到耳室(东仓西库)搜罗,至于其它位置,则看时间长短而定,时间短则弃之不顾。“看地形”时也有很多“心得”,比如“秦埋岭汉埋坡”等古代盗墓挖坑都是“方”型坑,近代为“圆”型坑,这就是所谓的“古方近园”。

    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资料已经可以看到有意识的墓葬破坏现象的遗存。在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变化之后,厚葬之风兴起,于是盗墓行为益为盛行。陕西凤翔的秦公1号大墓,是迄今所发现的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墓葬,也是我国应用科学考古方法发掘的最大的墓葬。这座古墓发现盗洞247个,其中有10数个盗洞直接打入椁室。

    干盗墓勾当的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官盗,像汉末的董卓、曹操,五代的温韬,到民国时的孙殿英等,都很有名,他们往往动用大批士兵,明火执杖地大干;还有一种是民盗,分布各地,人数众多,都是偷偷摸摸地进行,挖开墓室、棺材,从中取出随葬的财物珍宝,大发横财。他们多集中在古墓葬较多的地方,如河南洛阳地区、陕西关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