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多了,成本自然下去,相信大家都会明白。”
他相信一旦能开办成功,将形成大的商品集散地,各地商人看到了巨大的商机,必然会蜂拥而至,逐步在各地形成抱团发展的趋势,抵抗或许即将到来经济危机的冲击。
宗良也知道自己不在行,却对费苏这厮出风头,有几分的不在意,有些事情还是低调的好,当什么露头鸟。
王秀感觉很愉快,徐徐地道:“既然解斋有这番心思,我就大力支持他,要把制度延续下去。不仅要有海外的物产,还要有大宋各地的特产,更要有宫中的供奉之物。”
宗良脸色一变,哑着嗓子道:“先生,供奉之物?”
“那又怎么了,不过是沾了皇家的物件,可是能卖大价钱的,又不是没有过。”王秀笑眯眯地道。
“先生说的是。”宗良觉得自己杞人忧天,殿中省下属二十八所,出产的物品并非样样精品,很多都是平常无奇的东西,也时常被宦官拿出来交易,或是以货易货,半强行地购买民间好东西,引起一些怨言。
不过,在某些内地军州,凡是与大内沾上边的东西,在百姓心目中都是好东西。
其实,皇家用陈旧的物品换取民间财货,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历朝历代无不如此。
宗良担忧的是宦官用残次品,以权势压人,盘剥升斗小民,引起台谏官的弹劾,那又是一场不必要的风波,这不是不可能的,反倒是经常发生的破事,有的还被写入文章,好在大宋世风开放,对宦官管制较为严密,强买强卖的事并不常见,也就是杨戬那厮括地惹了大麻烦。
王秀显然是高兴地,抬高嗓音道:“只要风气形成,必然带动周边饮食、杂耍,会中摊铺万金一方,每年固定的赋税,就能达到数百万巨利。”
宗良撇撇嘴,却没有跟王秀争辩,那也是实际存在的现实,有买卖就会有盈利,有盈利就会有赋税。
本书来自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