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将帅任意进退也无可奈何。
还有关键的一点,行营大帅由军主兼任,平时就指定军都指挥使兼差,但没有对各军的管辖权力,只有在战时才有节制权力,避免了大将拥兵自重,也让大将熟悉自己的部队。
“都参军掌天下兵柄谋划,现在也应该是完善时了,以免华而不实。”李纲悠悠地看了眼王秀。
可以说,随着行营的确立,禁军最高层以兵部掌兵、枢密院典兵,殿前司掌天子卫率,马步水司管天下将校,侍军司掌四方征战,行营、军、旅、营、队、什格局正式确定,军令、军政、作战趋于完善。
唯一尚未完全的只有都参军司,兵部和枢密院却有争议,矛盾还真不小。
王秀自然明白李纲心思,那就是把都参军司留在枢密院。平心而论,都参军司设在兵部最合适,他本身也有把军队至于政府管辖下,从名分上断绝和皇家的关系。
枢密院却是把内臣体系,本来就是分都堂兵权所在,还让禁军权力归属枢密院,似乎有点和他本意不符。
但是,他倡导设置都参军司时,并没有那么细的考虑那么细,都参军司前冠枢密名号,让李纲有了很好的借口。
“都参军制度关系军国谋略策划,为两府提供战和参考,不能有任何大意。在下倒是谋划好了,都参军下设行军、辎重动员等司,分掌职事。”
李纲不置可否,无论王秀态度怎样暧昧,他就坚持枢密院领都参军司,当下淡淡地道:“刘光世独木难支,还需要尽快实施才好。”
“这是应当的,不过有人提议都参军兼差同知,还望李大人坚持。”王秀心里有小九九,决不能容忍都参军司和枢密院彻底融合,张启元恰恰提倡都参军兼任同知枢密院事,他绝对是反对的。
李纲脸色很不好看,显然对张启元的提议反感,都参军兼同知枢密院事,是能把都参军司彻底留下,但他却不愿武人进入两府,自仁宗皇帝后期,少有武人担任枢密使,就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