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召,绝对是既能得到朝廷嘉奖,又可以博取好名声的机会,自然会大力支持。
再说,王秀在两浙路的某些改良,的确让大多数人受益,也没有触动太多人的利益,只是不断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开拓新的积累财富渠道,避开了土地这个敏感话题。
既然王相公是知趣的妙人,大家也享受到了好处,出一份力是应该的,今后见面也好说话。自家子弟又称为王相公的学生,也是一段善缘,说不准哪会就能用上,家族就跟着飞黄腾达,商人的思想是绝对现实的。
一切,似乎都在良性发展,尤其是玉泉山书院声名鹊起,没有任何令人担忧的事端发生。但是,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该爆发的总归会爆发,再好的改良、再完善的政策都有瑕疵,早爆发比晚爆发要好,至少王秀那么认为,他可不认为自己的新政是完美的。
天还真的有不测风云!
行在的清晨,天气不错,一看就是大晴天,今个又不是正朔朝,不用早早地爬起来上朝。
蔡易心情不错,梳洗用膳后,准备官服车马去枢密院。
他也算是春风得意,随着官位不断升迁,一些旁支子弟逐渐汇集他身边,又得到王家和沈家的帮衬,让蔡家恢复了几许生气,他也成了公认的家主。
最重要的是他和王秀关系相善,也很有自知之明,能有今天的成就全是因为王秀,一层勤王救驾的光环成了护身符,不是任谁就能动憾他的,单凭这份感激,就能让他对王秀不遗余力地支持。
随着新军制的不断深入,不可避免的裁撤部分将校和吏士,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兵部都虞侯司经常接到吏士击伤上官案件,让他不胜其烦,却坚决予以打击。
其实,知枢密院那都是两府的重臣,不需要亲自过问事务,都承旨辛炳也是个滑头,知道新军制的实施。
对上面是天大的功绩,对他们可是刀山火山,搞好了当然有功,搞不好那是要背黑锅的,才一切听从他的指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