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零三章 权知杭州军州事48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存在的,不是说说话就能办成的,十二道监察的设置,就是配合议政制度设立,甚至可以说是必须要设置的。

    但是,议政制度的实现,必须有发展的土壤才行,如果教育普及率,不能达到一定水准,尤其没有特定的历史事件起催化作用,要真正实现是相当困难的。

    从最底层的村舍说起,议政制度岂是说行就行的,家族制度在地方上势力非常强大,让一个农民或是下层族人,在议政会上和族老唱反调,简直不可思议,那不是在诉求权利,实在是要找死的节奏。

    尽管海内文质彬彬,但他仍然非常关注教育,从孩童培养,就在于撒下一片种子。

    从玉泉山书院开始,仅是第一步,他还要在大小学校推行所谓的杂学,尽最大可能培养新兴工商阶层,让社会阶层发生悄然变化。

    具有新思维和新利益的阶层,必然会追求应得的权力,与其让他们去摸索,不如提供一个参考的蓝本,水到渠成的时候,自然有人去加以研究完善。再加上具备新思维的学生,由这些年轻人充当先锋,很有可能会形成一股浪潮,只需要一个契机,或许真能划破时代的外衣。

    “玉泉山书院就是要海纳百家,绝不拘泥于一人一家之说,你们几位很好,敢于说出自己的疑问,身为学子就应该如此,通过正当途径,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不涉及忤逆言论,可以尽情争论诸子学说,政事得失,书院绝不干涉。有好的文章、辩题也可由‘东南新闻’刊登,给于优厚稿酬,我就想看到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

    好不容易结束讲课,王秀是疲惫不堪,无力地闭目养神,面对读书人中的精英,真是有些力不从心,差点下不了台啊!

    刘仁凤轻步入山长公厅,轻声道:“先生。”

    “噢,有何事?”王秀睁开眼睛懒散地道,他带有几分警惕。

    刘仁凤见王秀神情间疲惫,忙道:“先生身体不适?”

    王秀干干笑了笑,摆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