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七章 前沿阵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80zw.la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车同轨”、“行同轮”,筑驰道于天下,宽五十步(合六十九米),隔三丈栽种一棵榆树,道路不仅宽阔,且高出地面,并用石器夯实。

    秦驰道以都城咸阳为中心,通达全国三十六郡郡治,西北至陇西、北地二郡。

    从长安到陈仓(现宝鸡市)的驰道宽阔平整(没有想到有这样宽阔的道路),宽三十丈左右,每隔三丈可以看到几棵残留的榆树,树木高大粗壮,树木见证了战争的岁月。

    荀攸和我并马而行,兴致盎然,一路上他引经索典,讲述这条通往陇山的驰道是秦始皇嬴政下令十万民夫耗费五年修筑而成,长六百多里,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后又经武帝下令整修,但经过长年战乱,两旁的树木大多已被砍伐,后人又不断栽种,树木参差不齐;荀攸还告诉我,从长安沿泾水南岸到萧关也修建了一条驰道,宽二十多丈,长八百多里。

    秦始皇真是一代大帝!

    驰道上行人寥寥无几,碰到的也是从?阳(现千水县)逃往长安的难民。

    一些农民正在田里劳作,两旁的禾苗抽了穗。

    太阳高挂,蓝天碧水,风光旖旎,怎么和心中荒凉、灰蒙蒙的西北有天壤之别?战争没有破坏大自然,气候的变化和后人的过度开垦才是根源。

    有人说,文明是上帝给人类的惩罚!

    右扶风黄琬及众掾属一路陪同。

    晚上在平陵城内休息,县令马泰,县尉马宏等急忙出城迎接。

    平陵县城位于渭水北岸,京兆尹和右扶风结交处,隶属右扶风,有二万多人。

    “马县令,平陵的百姓有没有逃亡的?”

    “回禀将军大人,前段时间有部分百姓逃亡,听说将军大人的大军到了长安,不少人又跑回来了。”

    马泰,三十岁左右,个子不高,五官端正。

    “告诉百姓们,只要有本帅在前面,叛逆休想过得陇关,督促百姓安心种地。”

    “下官知道了。”

    “本城有多少士兵驻守?”

    “回禀大人,有一千士卒!”马宏答道。

    马宏也和县令的年龄差不多,高大魁梧。

    过了右扶风的郡治槐里城,傍晚在美阳城内歇息。

    美阳是前车骑将军张温平息叛乱的大本营,地势险要,城墙高大,城内有五千大军驻守,堆积了大量的粮草军械,是大军给养的中转站。

    过?县,沿?水右岸前行,沿宽阔的回中道(回中道南起?河河谷,北出萧关,是关中平原通往陇东高原的交通要道,将长安通往西域的萧关古道贯通)北行,跨过木桥。

    夕阳下,枫亭前矗立一大群熟悉的身影。

    厉锋校尉黄忠、刺奸从事鲜于雨、征西将军府从事程昱、屯骑校尉皇甫鸿、步兵校尉段毅、射声校尉武虹、长水校尉刘民、虎牙都尉辛曾、南部都尉蔡瑁和北部都尉王国等众将急忙迎上前来。

    ?阳(现陇县),位于?水的西岸,西临陇山,南靠吴岳山,扼守回中道,距萧关二百多里;与陇县城隔山相望,相距一百五十里,是陇关东侧的第一座城池,战略位置重要,城墙高大,引?水开挖了十丈宽的护城河,城内有二万余百姓。

    屯骑校尉皇甫鸿,字坚寿,三十多岁,和他父亲皇甫嵩一样,相貌堂堂,高大魁梧,虎虎有生气,奉命带五千部下昨日赶到了?阳。

    “皇甫校尉是本地人吧?”史书记载,皇甫嵩是朝那人。

    “禀报大帅,末将出生在朝那城。”

    “城里还有什么亲戚?”

    “禀报大帅,末将的大部分族人都还住在城里。”

    “皇甫校尉,高平、萧关的情况如何?”

    “禀报大帅,末将奉大帅命令留下了五千部下,三千驻守高平城(现固原市原州区),二千驻守萧关,加上萧关守军,萧关内共有四千大军驻守,关内军械粮草充足,叛逆休想十天、半个月攻破它。”皇甫鸿信心十足。

    “那就好!”

    “皇甫校尉,除了陇坻道、鸡头道和瓦亭道,还有翻越陇山的小路吗?”

    “禀报大帅,末将听当地猎户和采药人说过,有人曾沿羊肠小道穿越峡谷、密林,翻越悬岩峭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0zw.la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