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九、中国异族及其国家(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80zw.la
    大月氏

    古西北民族族名。公元一世纪曾建立贵霜王国。最初游牧于敦煌、祁连山之间。后败于匈奴,迁新疆伊犁河流域以西,再后曹匈奴乌孙攻击又迁大夏(今阿姆河上游),大夏统治者南逃,大月氏建国,以蓝氏城为王庭(今阿富汗瓦齐拉巴德),封五?(xi)候国。五?(xi)候国为贵霜、休密、双靡、?(音西)顿、都密,后贵霜兼并共他四部建立贵霜王国、首领丘却就。二世纪初成为北起花剌子模南至文迪亚横跨中亚和印度半岛的一个大国,首都在布路沙布罗(即富楼沙今名白沙瓦)。迦赋色迦王在位时,崇尚佛教、商业发达,远与西汉罗马帝国相交通。汉王朝仍称之为大月氏。三世纪时分裂,五世纪时为(口厌)哒所灭。其族属众说不一,未定,贵霜王朝灭亡后,大月氏人逐渐与本地土著融合,成为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的一个民族。

    小月氏

    古西北民族名。是未西迁进入祁连山南山的一部份大月氏人。汉武帝时出山与汉人杂居,分为七个大种,住在湟中令居一带的称“湟中月氏胡”,另有一部居张掖的称“义从胡”,后融入羌族,语言服饰均与羌人相似。五代十国时曾建立仲云国,后为西州回鹘统管,北宋时又称大众熨小众熨。

    乌孙

    古西域族名,国名,其民多为大月氏种和塞种,最初活动在敦煌、祁连山之间,后被大月氏逐至匈奴。匈奴破月氏后,月氏又西击塞种、塞王南迁,乌孙又联匈奴攻月氏,月氏又西迁大夏,掠月氏余众遂居月氏地,后强盛不再服属匈奴。汉文帝后元三年(前一六一年),西迁至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之间,都赤谷城(今吉尔吉斯坦共和国伊塞克湖东南伊什提克)。据《汉书?西域传》载:乌孙东去长安八千九百里,有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千八百人。相、太禄左右大将二人,候三人,大将、都尉各一人,大监二人,大吏一人,舍中大吏二人,骑君一人。地荞平、多雨、寒……东与匈奴,西北与康居大宛接,南与城郭诸国接。居民以游牧为生。武帝元狩四年(前一一九年),张骞使乌孙,说服乌孙与汉攻匈奴,匈奴闻乌孙与汉通怒欲击之。乌孙闻汉与大宛、月氏往来不绝,亦恐,乃遣使献马向汉通好,并求婚,武帝允之。先后遣宗室女细君,解忧公主嫁乌孙王,宣帝本始二年至三年(公元前七十二年至七十一年),双方共同出兵二十万大破匈奴,更立其外孙(解忧公主之子)元贵靡为大昆莫(弥),派长乐候常惠屯赤谷,属西域都护府统管。东汉衰落后,乌孙与汉关系日渐疏远。南北朝时,受柔然攻击被迫西迁葱岭北,与北魏关系密切。辽太宗会同元年(公元九三八年),遣使入贡,后渐与邻族融合。近代哈萨克民族中尚有乌孙部落。乌孙本是匈奴的一支,有说是迁入西域之白种人,民皆深目高鼻,青眼赤须,其实是乌孙民众中多为大月氏和塞种人,而其统治层可能仍属北狄系统以狼为图腾的民族,不然乌孙被大月氏攻击,逃匈奴,匈奴也不会收留乌孙,更不会助乌孙反击大月氏。

    秦汉时的西域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西域指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包括中亚、南亚、西亚等地。就狭义说,则指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我国新疆地区。

    从公元前三至二世纪起,东方各族――匈奴人、塞种人、大月氏人以及乌孙人陆续向西方大规模迁移,都是通过西域去的,西域是历史上与中西文化交通的走廊,又是各游牧民族角逐的场所,并先后出现了许多独立的大小王国。

    就狭义西域的地理形势而言,天山以南是四周高山环绕的一个大盆地。北有天山,南有昆仑山,东有祁连山,西有葱岭。只有在东北有一个缺口,通过蒙古高原和甘肃西北部。这个盆地,东西约长二千八百多里,南北一千多里,汉时,这个地区已变成一望无际的沙漠。发源于四周高山的许多河流,都注于大沙漠之中,于阗河与葱岭河汇合成一条自西向东的塔里木河,注入蒲昌海(今罗布淖尔)由于有塔里木河无数支流的灌溉,因此,沙漠中又有许多肥美的绿州,适宜于畜牧和农耕。

    秦汉时代居住在这里的一些原始部落,占有沙漠中一块块绿洲,他们在这里建筑城廓,逐渐形成了许多号称“国”的小城邦。在大沙漠以南,自楼兰沿昆仑山北麓西行有条通道至莎车,约有十八“国”,总称“南道诸国”。自莎车向西南至帕米尔高原山间间,也有一些小“国”,总称“葱岭诸国”。在沙漠以北,自疏勒沿天山南路东行至狐胡,亦有十几个小“国”,总称“北道诸国”。沙漠南北诸国均以种植、畜牧为主,有城廓庐舍,故统称“城廓诸国”。“葱岭诸国”,由于耕种面积小,一般都过着随畜迁徙的游牧生活,天山以北,一直延展到西北利亚的极南边,都是高山深谷,其间有些小河和湖泊,是山岳地带。在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有块很大的平原,即准葛尔盆地,气候湿润,水草肥美,最适宜于畜牧。汉初,分布在这里的小“国”,统称“山后诸国”。一个时期,天山南北诸国均为匈奴征服受其奴役。

    大体上,自楼兰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至莎车,自莎车向西南至帕米尔高原的各小国如西夜蒲犁、依耐、无雷……等。居民大都属羌、氐种;而疏勒以之北基本上为塞种、塞种人被大月氏逐出后一部南下建立?宾国(今克什米尔),其余残部逃至疏勒西北建立休循,捐毒……等小国。而乌孙居民中,既有塞种又有大月氏种。在大沙漠以北的“北道诸国”,其居民多系原始的蒙古种。至于天山以北的诸国,既有原始的蒙古种,也有塞种人,也有羌族,其中大者如车师、乌孙。车师地肥美,有城廓田畜,乌孙地莽平,不田作,随畜逐水草,俗与匈奴同。

    汉时,西域(指狭义的两域),大小共有五十余国,据《汉书?西域传》的记载,西域至孝武时(汉武帝)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到哀帝,平帝时又分割为五十五国,实际上康居、大月氏、?宾、乌弋等国是不在内的。

    现分别记述如下:

    南道十国

    ?羌

    古西域族名,国名。是西域南道中离汉族最近的一个游牧民族国。《汉书?西域传》载:“出阳关(今甘肃敦煌县西南湖镇破城子),自近者始,曰?羌。王号去胡来,去阳关千八百里,去长安六千三百里。辟在西南,不当道。有户四百五十,口千七百五十,胜兵五百人。西与且末接。随畜逐水草,不田作,仰鄯善、且末谷。山有铁,自作兵、兵有弓、矛、服刀、剑、甲。西北至鄯善,乃当道”。

    羌是羌族之一部分,分布区为今可可西里山以北和阿尔金山以南的阿其克勒和阿雅格库木库勒地区,这一地区有两个大湖和众多河流,便于游牧。

    鄯善

    古西域国名。《汉书?鄯善国》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圩泥城(今新疆罗布泊西若羌县)。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千一百,胜兵二千九百十二人。辅国候,却胡候、鄯善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且渠、击车师君各一人、译长二人。西北去都护治所千七百八十里,至山国千三百六十五里,西北至车师千八百九十里。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旁国。国出玉,多葭苇、柽柳、胡桐、白草,民随畜逐水草,有驴马,多橐驼,能作兵,与?羌同。鄯善即楼兰,楼兰的历史最早见于公元前冒顿单于遗汉朝书,受汉文化影响较大,故已经有了完备的官制《史记?大宛列传》中有楼兰,而《汉书?西域传》有鄯善无楼兰,也可证明鄯善早期是称楼兰的。汉元封三年(公元前一0八年),楼兰内附,元凤四年(前七十七年)立尉屠耆为王,改楼兰为鄯善。东汉时其王多次遣子入侍。三国时属魏,西晋时封其王为归义侯。东晋时先属前凉,后属前秦,南北朝时,属北魏,太平真君九年(公元四四八年),北魏任韩拔为“西戎校尉鄯善王”镇守其地。隋大业五年(公元六0九年)设鄯其郡。

    鄯善(楼兰)的族属与?羌不同,其中还有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的民族。近代在楼兰古遗址发现的楼兰女尸,深目高鼻,被称为“楼兰美女”进一步证明楼兰国中有白种,楼兰、鄯善也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

    且末

    古西域国名。《汉书?西域传?且末国》载:且末国王治且末城,去长安六千八百二十里。户二百三十,口千六百一十,胜兵三百二十。辅国侯,左右将,译长各一人。西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二百五十八里,北接尉犁(今博斯腾湖西岸),南至小宛(今喀喇米兰河东北部地区),可三日行,有葡萄诸果,西通精绝二千里。且末国在今?羌县西南之且末县,县末城在今且末县城西南。

    在西域南道十国中,从且末国开始,便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国,故《汉书?西域传》又载:“鄯善当汉道要冲,西通且末七百二十里自且末以往,皆种五谷,土地草木、畜产、作兵略与汉同。”可见受汉文化影响很大,在城廓诸国中只有译长一职。像龟兹那样地处交通要道的国家,竟设有译长四人。

    小宛

    古西域国名。《汉书?小宛国传》载:王治圩零城。去长安七千二百一十里。户百五十,口千五十,胜兵二百人。辅国侯,左右都尉各一人。西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五百五十八里,东与?羌接,辟南不当道。小宛国在今且末正南,喀拉米兰河北岸一带,由于其南为可可西里山,所以比较偏僻。居民从事农业生产,为古塞种人,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之民族。

    精绝

    古西域国名。《汉书?精绝国传》载:“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有精绝都尉,左右将,译长各一人。”精绝也是以定居农耕为本的国家、同为塞种,位于龟兹,渠犁之南,东接且末,西界?弥。东汉明帝间(公元五十八――七十五年),为鄯善所并。

    代表精绝文化的遗址是民丰遗址(在今新疆民丰县北三百里的塔克拉马干大沙漠中),遗址中发现的诸多文物证明,精绝国为塞种定居民族。自西汉至两晋先后属西域都护和西域长史府管辖。大约在三世纪后期,因流沙南移其国不久消失。

    戎卢

    古西域国名。《汉书?戎卢国传》载:“戎卢国,王治卑品城。去长安八千三百里,户二百四十,口千六百一十,胜兵三百人。东北至都护府治所二千八百五十里。东与小宛、南与?羌(此处有误,应再东与?羌)接,西与渠勒接,辟南不当道。”戎卢的分布地在今新疆民丰县正南,尼雅河上游地区,为定居农业民族,属塞种。

    ?弥

    古西域国名。又名枸弥,?罕、宁弥。《汉书?迂弥国传》载:“?弥国,王治?弥城。去长安九千二百八十里,户三千三百四十,口二万四千,胜兵三千五百四十人,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各一人,译长二人。东北至都护治所三千五百五十三里,南与渠勒,东北与龟兹,西北与姑墨接,西通于阗三百九十里。”?弥国在西域南道十国中人数最多,对外交往也较多,故有译长两人。其分布地在今民丰县正西的于田县,而?弥城又在于田东北。西汉时先后属西域都护和西域长史管辖,东汉阳嘉四年(公元一三二年),敦煌太守立前王宗族成国为拘弥王,嘉平四年(一七五年),戊已校尉西域长史辅立拘弥侍子定兴为王。三国时属魏,后附于?。

    渠勒

    古西域国名。《汉书?渠勒国》载:“渠勒国,王治?都城,去长安九千四百五十里。户三百一十,口二千一百七十,胜兵三百人。东北至都护治所三千八百五十二里,东与戎卢北与?弥接。渠勒在今于田南地在克里雅河上游,昆仓山麓,文中提到、西与?羌接有误。?羌地处最东,不可能接。

    于阗

    古西域国名。《汉书?于阗国传》载:“于阗国,王治西城。去长安九千六百七十里,户三千三百,口万九千三百,胜兵二千四百人。辅国候、左右将、左右骑群君、东西城长,译长各一人。东北至都护治所三千九百四十七里,南与?羌接,北与姑墨接。于阗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今罗布泊),河源出焉。多玉石。”西城在今和田县南,于田河上游的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之间。东城在今和田正东的玉龙喀什河东岸。南与?羌接也有误。于阗地域较广,南至昆仑山,北至塔里木盆地中部,东于田、西皮山,于田河从中流过。于阗汉时在?弥国境内。为?弥属国,后强盛,并?弥。居民从事农牧,多桑麻,产美玉,丝绸、地毯。有文字。西汉时传入佛教,北宋时改信伊斯兰教。张骞通西域后,属西域都护。东汉初为莎车所并。至广德王时击灭莎车,势力强大。和帝永元六年(九十四年),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击败焉耆,后又灭东黑汗。西晋时封其王为亲晋于阗王。南北朝时属北魏,唐时在其地置毗沙都督府,归安西都护管辖。后晋天福三年(公元九三八年),封其王李圣天为“大宝于阗王”。北宋时为回鹘黑汗所并。旧名于阗县,今名和田县。于田为白种和突厥之混合种。有说其先仍为塞种,操伊朗语之“胡人”。于阗有自己的文字。

    莎车

    古西域国名。《汉书?莎车国传》载:“莎车国,王治莎车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户二千三百三十九,口万六千三百七十三,胜兵三千四十九人。辅国候、左右将、左右骑君备西夜君各一人,都尉二人,译长四人。东北至都护治所四千七百四十六里,西至疏勒五百六十里,西南至蒲犁七百四十里。有铁山,出青玉。”莎车国在今叶尔羌河中游地区,莎车城即今莎车。是西域南道最西的一个国家,是要冲之地,相比之下,国力较强盛,对外交往也较多,莎东与汉朝关系十分密切,曾以王子质于汉。三国时属魏。附于疏勒,南北朝时称渠莎。

    北道十二国

    狐胡

    古西域国名。《汉书?狐胡国传》载:“狐胡国,王治车师柳谷。去长安八千二百里,户五十五,口二百六十四,胜兵四十五人。辅国候,左右都尉各一人。西到都护治所千一百四十七里,至焉耆七百七十里。”是西域城廓诸国人数较少的一个小国。柳谷在今乌鲁木齐东南,吐鲁番西北。文中说西至都护府有误,应为西南至都护府。因为西域都护治乌垒城(在今轮台县东部野云沟)。

    山国

    古西域国名。《汉书?山国传》载:“山国,去长安七千一百七十里。户四百五十,口五千。到焉耆百六十里,西到危须二百六十里,东南与鄯善、且末接。”山国的地域范围,在今博斯腾湖东南,王城所在不详。故颜师古注曰:“常在山下居,不为城治也。”因名山国。文中载西至危须二百六十里有误,应为西北至危须二百六十里。因为危须在博斯腾湖以北。其国所需谷物均依赖危须和焉耆。

    危须

    古西域国名。《汉书?危须国传》载:“危须国?王治危须城。去长安七千二百九十里,户七百,口四千九百,胜兵二千人。击胡候、击胡都尉、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击胡君、译长各一人。西至都护治所五百里,至焉耆百里。”危须地域在博斯腾湖北岸,治所在今焉耆回族自治县东北之和颐。

    焉耆

    古西域国名。《汉书?焉耆国传》载:“焉耆国,王治员渠城。去长安七千三百里,户四千,口三万二千一百,胜兵六千人。击胡候,却胡候、辅国候、左右将、左右都尉,击胡左右君、击胡君各二人,译长三人。西南至都护治所四百里,南至尉犁百里,北与乌孙接。近海水多鱼。”焉耆的分布区较为集中。在博斯腾湖西北岸,今焉耆回族自治县为其治所。由于紧*博斯腾湖,故多鱼。文中提到北与乌孙接有误,当为西北与乌孙接。焉耆原名焉支(属大日氏乌绎部)、作乌耆,乌缠、阿耆尼。《西游记》中称乌鸡国。国内有九城。辖地包括今焉耆、库尔勒,和顾、尉犁一带。居民从事农业、渔业、畜牧。有文字。初属匈奴,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六十年),属西汉西域都护府。西汉末又属匈奴,东汉永元六年(公元九十四年),班超击破之,又内附。北魏时,一度属北魏与北周亦有往来。唐初附西突厥,后属唐,为唐羁縻都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0zw.la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