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交州日南郡,羽林第三十军团,第九旅驻军营地,佩伦尼斯和身边的部下,看着面前排成五列的塞里斯士兵手中执着的十字弓,目光中透露着恐惧,就在刚才这些塞里斯士兵为他们演示了他们手中称为弩的远射兵器的威力。
在短短的片刻间,二百五十名塞里斯士兵手里的弩就宣泄出了七百五十枚箭矢,精准地命中了两百米外的目标区域,这种可以一次击发三枚箭矢的弩射程和威力远远超过了佩伦尼斯和他的部下以前所知道的任何一种单兵远射武器。
走到远处的蒙着牛皮的木靶处,佩伦尼斯用了很大的力气才拔下射入的箭矢,他花了不少功夫,才让孙清答应给他演示了弩阵。
看着手中做工精致的三棱锥形纯铜箭头,佩伦尼斯忽然觉得东方帝国比他想象中更加强大,虽然武器并不能完全代表一支军队,可是他必须承认,如果罗马军队遇上塞里斯人的军队,起码在短兵相接前,所受到的损失将是他们过去在战场上遇敌时的三倍以上,而且这还是最乐观的估计,罗马唯一能够用来对抗这些远射武器的只有奥特加弩炮,不过弩炮是攻城武器,根本不可能大规模使用,而塞里斯的军队可以轻松地组织起数千人甚至数万人的弩阵,光是用想的,佩伦尼斯就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和塞里斯军队的弩阵相比,那些帕提亚弓骑兵手里的弓箭简直就和玩具一样。
对于佩伦尼斯想要得到一具大黄参连弩的请求,孙清断然拒绝了,给这些罗马人演示弩阵,展现帝国军力,是经过天子和枢密院授意的,不然的话,就算佩伦尼斯再请求他也不会让一个队的士兵专门为这些罗马人演示弩阵。
虽然不能得到一具十字弓,但是佩伦尼斯和他的士兵得到了试射的机会。当他们扣动悬刀,感觉着弓弦传来地震动感时,都是看着呼啸而出的箭矢很快消失在远处而感到惊讶,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士兵,虽然只是一次试射,可是他们却明白。只要箭矢足够,塞里斯人的弩阵配合上他们其他的兵种,可以轻松地击溃同等人数下的罗马军团。
佩伦尼斯得出了一个沮丧地结果,不过他很快庆幸,东方帝国距离罗马是如此遥远,拥有这样一位强大的盟友,是罗马的荣幸。
看到佩伦尼斯他们眼中露出的敬畏,孙清想起了细柳营里曾经流传很广的一句话,绝世名剑。只有当它躺在鞘中时,才具有最大的威慑力,一旦拔出来。也不过只是一把锋利的剑而已。
夜晚,佩伦尼斯在点着的烛灯照明下,写着自己的日志,虽然他还是不太习惯使用毛笔,不过却已经可以用毛笔写出流利通畅地拉丁文来。
今天我看到了被塞里斯人称之为弩的远射兵器,这是一种远超我想象的武器,它地有效射程在两百米以上,威力却和帕提亚骑兵在三十米内的穿射相当,甚至更强。拥有这种武器并大量装备的塞里斯军队纪律严明,拥有高超的军事训练和战术素养,可以说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
另外根据我所认识的塞里斯将军的讲述,奉命镇守南方荒蛮边境的他们只是东方帝国的三流部队,塞里斯真正地精锐是他们的皇家近卫军,一共十二万五千人规模的常备军,除此以外,还有沿着漫长的北方边境线驻扎的十支军团是仅次于皇家近卫军的强大部队,此外就是和他们一样分布在帝国各处的十支军团。我粗略地计算了一下,东方帝国所拥有的正规常备军,已经接近四十万人,如果算上他们庞大的后备部队,塞里斯人拥有地军事力量是恐怖的,远远在罗马之上。
写到这里。佩伦尼斯停下了手中地毛笔。他知道自己回到罗马以后。所记录地这些情况一定会被元老院里那些蠹虫一样地贵族视为危言耸听。不过他很庆幸。奥古斯都是位睿智而富有远见地人。在元老院发布演讲以后。没有理睬那些愚蠢而短视地人所叫嚣地征服东方帝国。得到丝绸行省地狂妄之语。佩伦尼斯甚至在想。如果当初亚历山大带着他地远征军越过印度。进入东方帝国。或许他地尸骨会在东方帝国地某处地方腐朽。湮没无闻。
佩伦尼斯觉得孙清并没有必要欺骗自己。可是他并不知道孙清对他说地帝国军地数量只有他口中地一半而已。虽然三十支羽林军团都已组建了起来。可是除了经历过战争地几支军团。其他都并不满编。实际上帝国地精锐部队数目还没有超过二十万。
遥远地距离让帝国和罗马之间不太可能有直接冲突。但是刘宏始终相信实力才是让别人尊重地根本。对于信奉实力地罗马人来说。向他们展示强大地实力。才能让他们明白一些事情。对于一个喜欢观看角斗士血腥厮杀地民族来说。软弱无力就是最大地原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着所谓民主传统地罗马人更崇尚强者。
和佩伦尼斯一样。其他地罗马人也在写着他们地日记。有了便于书写和携带地纸张。那些学者和贵族以一种高昂地热情记录着他们在东方帝国所见到地一
东方帝国真正地着迷之处。并非是它地物质。而是它地历史。哲学和传承地精神。我和其他人现在所处地是东方帝国地军营。但让我吃惊地是东方帝国地军官们有着很高地学术修养。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地藏书。上面记录着古代地圣哲所留下地教诲。他们时常阅读这些典籍。以充实自己地心灵世界。虽然我还不能完全阅读东方帝国地书籍。但是从那些军官地只字片语里所表达出地塞里斯圣哲们地精神世界已经征服了我。我想如果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他们也在这里地话。他们同样会为之倾倒。
阿蒙尼阿.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