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抱成一团。
取其谐音,这叫“双欢”,和福寿(蝙蝠寿桃)、马上封侯(猴在马上)、一路连科(鹭鸟莲花)等等类似,是玉雕上常见的吉庆题材。
清末民初的玉件。
“这件可以。不知您想怎么出?”
“老板看能值多少?”
这话一出口,便知是个外行。当然,外行不一定不懂手里的东西,但必定是不了解行里的路子。
要是行里的老油子,也可能会探价,但往往会说,“您看着给吧。”
按说呢,这两句话其实是一个意思,可是男子这个问法儿,露怯,也生硬。
余耀笑了笑,这算是新装修后第一个新顾客,他也不想欺生,挺实在地说道,“我收了也是要倒手的,肯定得留出利市。您这件双欢,晚清的东西,扬州工,小件,刀法不算很细腻。常规收货五六千就到顶了,我带彩头给您八千。”
“行价不是这样吧?”男子眉头大皱。
余耀笑笑,没说话。
这话没法接。刚才已经说明白了,收货要留出利市的。
行价当然不是这样,行价肯定能过万。但这是古玩店收货,一般店主绝不会出到八千。
男子见余耀不说话,竟然将双欢玉件收了起来,“算了!这价儿太低了。”
“好的。”余耀不能再提价,他不卖也没办法,“那另一件东西,也需要看看么?”
“不用了!你忙吧!”男子说完,便告辞了。
这种事儿很常见,这男子就算有礼貌的了。
濮杰一上午没来。他有店铺的钥匙,跟着余耀混,多了个“据点”,余耀也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在自己不在的时候照顾店面。
中午余耀没回家,就在店里叫了外卖。
吃完饭之后,在店里小坐了一会儿,眼看没什么客人,余耀便准备直接回家了。
刚起身,又看到有人在门口往里看。
还是那个穿灰色呢子大衣、戴黑框眼镜的男子。
余耀笑了笑,过去开了门,“您这是改主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