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六章 红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说完,唐春山有些紧张地观察陈浩的神色。在官场上,有很多当官的不喜欢在倒台得人呆过的地方办公。洪炳贵是这次倒台的副县长,唐春山不知道新来的副县长有没有这个避讳,如果有,他就得为领导去腾房。

    “挺好,这里基本不用动弹。”陈浩根本没有那么多讲究,随意地打量了一下简单的办公。

    “陈县长,您刚来,对县里的工作环境不太熟,这里有几个秘书人选,请您有时间挑一个。”

    唐春山说完,出包里拿出五份工作简历表。

    “哦,好的,先放在桌上。”

    陈浩没想到在怀仁县这么穷的地方副县长还配有秘书,而且从唐春山的动作来看应该这些秘书资料他随身携带。想到这,他不由地有些感慨。

    改革开放后,国内政府的第一次机构改革发生在八二年初,当时被老人家称之为“革命”。

    起因是当时国内的机构过于臃肿,在一九八一年,国务院的副总理有十三人之多,工作部门有一百个,其中部委机构五十二个,直属机构四十三个,办公机构五个。而在一百个工作部门中,经济管理部门即达七十一个。

    这些部门职责重叠,职责难分,工作效率自然难以保证。

    因此,老人家首先要求老干部支持这次机构改革,这就是有名的“拆庙搬菩萨”行动。而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首当其冲的是国务院,改革后,国务院工作部门由一百个减少到六十一个,工作人员总编制缩减了1/3左右,副总理由13人减为2人。

    但在下面却又走了样,精简机构的结果是机构越减越臃肿,人员越减越庞大,政府部门越减越多。

    正如怀仁县一样,办公室主任随声携带着秘书资料供领导选择。为每位副县级以上的领导都配备一位专职秘书,成了他的本职工作。这种现象,不得不说是国内人民的悲哀,多出来的这些人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还不是分摊到老百姓身上。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偏偏这对策还是如此的顺理成章,不接受它就变成这些人眼里的另类,成为别人的排挤对象,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