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恋爱季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也无济于事,只是感到太突然,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下来,满脸写满了问号。原打算一块探亲的计划还没安排哪!怎么说走就走呢?我看出了她的疑问。我就说,等我回去再说吧!

    我不让她送我,但她还是坚持送我到了火车站。一路上,我们默默无语,她在不停地流泪,我也心如刀割。

    上车后,我挥手向她告别,看到她红肿的眼睛,脸上流淌的泪水,颤抖挥起的手臂,我鼻子一酸,赶忙扭过头去,泪水喷涌而出……

    一路上,我都在自责。我为什么要给人家造成这么大的痛苦?我要不主动追求人家,人家的所作所为与我何干?

    传奇的恋爱,给我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过去没有涉足恋爱的我,总认为男女感情是单纯的、纯洁的,没有任何污染的,我真是太幼稚了,太弱智了,总该想到美女在任何地方,都是遭人骚扰的。就像一朵美丽的鲜花,总是招蜂引蝶的。

    想爱,但不能爱。自己的内心是欺骗不了的,这恐怕是最痛苦的了。回到报社几天后,我没有给她写信,每天都在痛苦中挣扎。

    又过了几天,我收到了她的来信。信中说:“那天你突然要走,我想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了。你走后,我都在痛苦中等待,在痛苦中煎熬,我不想再等了。我不像你曾在信中说得那样好,但也不像别人说得那样坏。我是一个在恋爱上非常坎坷的人,原来想认识你是上帝对我的又一次眷顾,没想到是更沉重的惩罚。在一连串的不幸中,我学会了坚强,我想我会挺过去的。心的再生力是很强的,刺几刀无非滴几滴血……”

    看到这封信后,我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号啕大哭一场,用来缓解自己内心的郁闷和悲伤。我想,是该放弃的时候了,因为我无法理解她的过去,找了她不可能给她带来幸福,还有可能是更大的伤害。与其这样,还是让她去寻找她自己的幸福去吧!

    我冠冕堂皇地给她写了封回信,对给她造成的伤害表示深深的歉意。从此,再也没有收到她的来信。

    心灵深处的创伤是很难愈合的。自此后,我精神不振,萎靡消沉,工作上经常出差错。人们常说“家庭是每个人的避风港”。在这种情况下,正好在报社的学习也结束了,我怕把这种精神状态带到单位上去。于是,我向宣传股李股长汇报后,就回家休假了。

    回到家后,我用平时节省下来的300多元钱,为家里买了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这在当时的农村,已经是很超前的了。看到全家人其乐融融围坐在一起看电视,我的心里热乎乎的。这是我当兵6年后,第一次为家里办了件“大事”。

    在家里父母最关心的还是我的婚姻大事,就问我说,不是部队医院的某某要跟你一块回来吗?你咋一个人回来了?父母的话一下戳到了我的痛处。为了不让老人担心,我强装笑脸地说,因部队工作忙她走不开,等下次吧!

    金秋十月,正是收获的季节。在农村这个时候,除了收割玉米外,还要准备种小麦,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为了缓解因失恋带来的创伤,我专挑最累的活干——用独轮车往地里运肥料。一趟又一趟,我和村里的小伙子标着劲干,没想到一天下来,不但腰酸腿痛,两只脚上还磨起了五六个血泡。母亲看了后,很是心疼,第二天说啥也不让我干了。从小不服输的我,那肯罢休,一瘸一拐地坚持着把肥料运完。乡亲们看我在部队当了干部,在家还肯这么拼命地干,纷纷给予了称赞。

    半月的假期很快过去了,我又打点行装返回了部队。我在家这段时间虽然晒黑了,但身体明显比过去强壮多了。

    到部队后不久,突然从上级传来消息:部队要精简整编,我们团要和某炮团合二为一,营房设在薛城。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思想一下乱了,调走的调走,转业的转业,还有的准备到整编后的新单位工作。毫无思想准备的我也慌了神,该怎么办呢?正当我为自己的出路发愁时,师宣传科王其收干事给我来了电话,问我是想去新炮团?还是愿意到师宣传科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当然愿意到师宣传科了。

    在精简整编期间,特事特办,就这样我很快就接到了师里的调令。

    B、火车上的“遭遇”

    在某炮团,我告别了领导和战友,踏上了从平原县到潍坊的列车。

    列车在飞驰。在嘈杂的车厢里,我坐在靠窗的座位上闭目养神,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潍坊,这个我既熟悉又亲切的城市。我一当兵就在隶属于潍坊的安丘县景芝镇,然后,调到了潍坊军教导大队;从潍坊,我灰溜溜地实行“战略转移”,南下徐州;从徐州东进青岛;从青岛又“杀回”老家鲁西北平原县;在鲁西北实现了从战士到军官质的飞跃,今天我要回到潍坊某师所在地。

    人生充满了变数,我不知道今后我还会去何方?但我坚信我的选择。正在我想得出神的时候,列车“咣当”几下停了下来。原来到了济南站。

    济南,这个省会城市现在对我来说,已不再陌生。我在这里上军校,又在这里的《山东青年报》社学习了几个月。这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大明湖、金牛公园、英雄山和千佛山等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我的足迹。

    我的思绪还在飞。突然,女列车员“查票了、查票了”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这时,清醒的我开始找票。我记得在车站检完票后,因非常拥挤,我又两只手都提着行李,就顺势把车票放到上衣下面的口袋里。可是,我把身上所有的口袋都找遍了就是没有找到车票。这时,已经等得不耐烦的女列车员用异样的目光盯着我。浑身冒汗的我恨不能有个地缝钻进去。我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的票寻找不到了。女列车员看着我穿着的军装说,走吧,跟我到8号车厢补一张票。这时,我突然想到刚才找票时,钱夹好像也没有了,这时的我尴尬至极,更慌张了,豆大的汗珠不断地往下滴。我说,钱夹也没有了。听了我的话,女列车员说,那把你的军官证拿出来我看看。我又胡乱翻找一遍,出乎预料的是军官证也找不到了。这时,女列车员的话可不好听了,“看你穿着军装人模狗样的,是个骗子吧?”这时旁边看热闹的人趁机起哄说:“你说你是军人用啥证明?肯定是个骗子,把他送到公安局去。”望着周围人异样的目光,我欲哭无泪、欲言无语。这时,女列车员可能把我真当成了骗子说,走吧,提着行李跟我去见乘警吧!”“等等!”说时迟那时快。这时,不知从哪站出一名女军官,只见她推开围观的人走到女列车员面前:“我是他的女朋友,上车时我俩闹了点别扭,可能在拉扯中他把票弄丢了。钱夹在我这里。走,我跟你给他补票去。”望着这位长得很漂亮的女军官,我一下傻愣在那里。

    不一会儿,她拿着补的票回来说:“给你,这下可别再丢了。”我接过票不知说啥是好,这次她不但帮了我,而且还维护了军人的形象。我的“谢谢!”二字刚出口,感动的眼泪也流了下来。

    没过多久,有人下车后,她就坐在了我的对面。她说:“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哪有这样欺负人的?”我说:“我真的是……”她说:“不用说了,我知道,我相信你!”这时,我从上面行李架上取下提包,想拿出我发表文章的剪报本,让她看看以此证明我确实是个军人。没想到我刚拿出剪报本,军官证也掉了出来。看到它,我俩都惊奇地笑了。

    原来,昨天晚上宣传股的领导和同事为我送行,盛情难却中我就喝多了酒,所以早晨收拾行李时,迷迷糊糊地就把军官证和剪报本放在一起了。但车票和钱夹可能是在上车拥挤时被人偷去了。

    我的身份得到了证明,我与她的交谈也有了底气。因为我们都是年轻的军人,况且,她又在我危难之时帮了我,所以谈话中就多了几分热情,多了几分信任。原来她叫孙竹兰,是到军区总院看同学的,这是返回单位——驻守在周村的陆军某医院。一路上我们聊得很愉快,她下车时我们彼此都留下了对方的电话和通信地址。

    她的出现使我平静如水的心灵深处,再次骤然涌起了波澜。但这次少了一些冲动,少了一些莽撞,多了几分成熟和稳重。我们通了几封信后,感到还非常谈得来,但我小心翼翼的都是谈工作、谈学习、谈人生,从没有涉及“感情”二字。

    相识一段时间后,在决定是否向她吐露真情时,我通过关系找到了她单位的有关领导,详细询问了她的有关情况。当我得知她正在与一位空军飞行员谈恋爱时,我感到自己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如人家,于是,我当机立断迅速地全身而退,因此,避免了给彼此带来的伤害。

    C、第一次到北京

    我在的某师下属三个团,还有两个直属单位,报道任务非常重。我一个刚在团里才担任了几个月的新闻干事,一下来到师机关担此重任,感到压力非常大。没有别的办法,我相信勤能补拙,只有努力工作。

    刚到师里不久,我就随师雷齐政委到某团搞调研工作。白天我随雷政委听取团领导的汇报,晚上我与团里负责新闻的王干事,认真研究报道线索,常常是通宵达旦。在调研工作快要结束时,我们有针对性地写出了一篇“如何向新任领导汇报情况”的稿子,很快在军区《前卫报》头版头条发表,并且还加了编后,受到了师领导的表扬。

    现摘录如下:

    既谈“斩六将”又讲“走麦城”某团汇报工作实事求是

    11月上旬,部队某坦克团党委在向上级团长汇报过去先进典型的情况时,坚持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不遮“丑”,不护“短”,领导赞扬这个团党委说:“你们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不怕‘亮丑’,这种工作作风很值得提倡。”

    上级首长来到这个团检查工作,想了解一下团里的一些先进连队的情况。按常情,上级领导刚上任,又是第一次下到这个部队,汇报时,应该多讲成绩,少讲问题,给新的领导留个好印象。然而,团党委没有这样做。他们认为,上级首长来检查工作,只有得到真实的情况,才能对部队进行具体的指导,不能为了给领导留个好印象,而遮“丑”护“短”,影响部队建设。于是,团领导做到丁是丁,卯是卯,在给首长汇报过程中,既报喜又报忧。这个团的通信连是军区的老典型,在军民共建活动中,受到军区和山东省政-府的表彰,连续三年被军区评为军民共建和学习科学文化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先进连队。在汇报这个连队的情况时,团领导除了谈几年来连队的进步外,他们看重地讲了通信连存在的问题:连队党支部一班人团结搞得不好,干部之间有隔阂;个别干部对工作标准要求不高,有吃老本思想等问题。

    在谈到军区的老典型坦克九连时,团党委从这个连去年突然从先进行列掉下去的原因,细致地向上级领导作了汇报。九连曾被军区授予“硬骨头六连式的连队”光荣称号,连续二十七年无责任事故,三十六年无政治事故。但去年由于连队干部责任心不强,导致冻坏坦克发动机一台,造成严重责任事故,其他责任事故苗头也不断。为此,这个多年的老典型名落孙山。

    听了他们的汇报后,上级首长肯定了他们既报喜又报忧的做法。首长们不以汇报的好孬论长短,而是下到基层摸清情况,研究改进措施,进行了具体的指导,使这两个连队很快有了新气象。

    编后:留下实事求是的“第一印象”

    第一次向整编后的新领导汇报工作,就讲了许多“走麦城”的事,某团党委确实有胆有识。

    人们都很注意“第一印象”。如果一个单位能给新上任的上级领导一个没有丝毫缺点的“第一印象”,自然很好,但那是不现实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单位的工作,既有“斩六将”的成绩,也必然有“走麦城”之类的缺点,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如果汇报光拣好的说,扬“长”避“短”,甚至弄虑作假,搞表面文章,倒会留下另一种“第一印象”:不实事求是。

    精简整编之后,各级领导都在加强调查研究,了解部队情况,以便更好地熟悉和掌握部队。作为下级,汇报的时候应该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既汇报“斩六将”部队真实情况,指导部队工作,将是很有益的。同时,客观地汇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斩六将”才能更多,“走麦城”才会避免。

    (原载济南军区《前卫报》1985年12月1日一版头条)

    即将过去的1985年,在我军历史上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就在这一年,中央军委主席对外宣布中国军队员额减少100万。消息一出,令世界震撼。就在这次精简整编中,我所在的军被裁掉了,当时我所在的某师又归属了某军管辖。

    作为一个师级单位的新闻干事,见报的任务主要是中央级的《解放军报》。全军这么多单位,报纸的版面就四个版,竞争特别强,上一篇军报真算得上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为了尽快打开局面,宣传科姜忠玉科长对此非常重视,让我准备了一批稿子,到军报去送稿。

    1986年的春节过后,我第一次踏上了进京的列车。

    当时,我济南陆校新闻队的同学陈吕生在军报学习。在他的帮助下,我很快把稿子交到了分管的编辑手中。然后,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天安-门广场,参观了毛主席纪念堂、故宫等。

    在北京期间,我还游览了长城、颐和园、大观园等名胜古迹。这是我当兵后,第一次放松心情,置身于大都市的人流中,去欣赏优美的景色和自然风光。

    在京的整个游览过程中,最令我震撼的还是万里长城。她绵延起伏在我国北域的崇山峻岭、大漠戈壁上,犹如一座座雄起的雕塑,一幅幅瑰丽的图画,一曲曲恢宏的乐章,以无以伦比的美感,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人类文明的璀璨历史,闪烁着灿烂的光芒。不同肤色的男女朋友,怀着各自的憧憬,走向长城,敬仰长城。东起丹东虎山,西至嘉峪关,古长城经历漫长的风雨侵蚀与战争创伤。

    仰望长城,高耸的烽火台仿佛还升腾着边寨的狼烟,残破的堞墙依然回响昔日炮火的轰鸣,朔风中摇曳的荒草,飘动的是守城将士破旧的衣衫,而城外那块块将士们用汗水夯平的场地,至今仍回荡着古时边关各族人民贸易的吆喝声和欢笑声。

    走进长城,我们感受她的崇高、坚强、不屈、雄伟;感受她的热忱、勇猛、激昂、悲壮。

    走进长城,我们感受中华民族长城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长城文化所倡发的民族精神的精髓与忠魂。

    万里长城,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骄傲、自豪!在京我度过了3天的美好时光,然后,乘车西下到了古城西安。在西安,我应《当代青年》杂志编辑之约,改好了我撰写的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柳琴演奏员王红艺的稿子后,又游览了大雁塔、兵马俑,还爬上了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的华山。

    我为王红艺撰写的报告文学,在西安改好后,第一次刊登在外省市的杂志上。

    D、文章登上了《人民日报》

    从西安回来不久,很快迎来了两年一度的春季“潍坊国际风筝节”。1982年的首届“潍坊国际风筝节”,我作为军教导大队组织的战士观众,亲眼目睹了有中外几十个国家参加、声势浩大的国际风筝会。星转斗移,4年过去了,我又调回潍坊,这次作为部队的新闻工作者应邀参加第三届“潍坊国际风筝节”。可我原在的军教导大队早已被撤销。假如我不调走,我的命运又将如何?我想只有天知道了。在第三届“潍坊国际风筝节”上,我单位代表在老山前线的23名潍坊籍战士,制作的“和平风筝”在蓝天上翱翔,引起了中外3万多观众的瞩目和称赞。

    “和平的捍卫者最珍视和平”。参加完“潍坊国际风筝会”后,我以这一主题,写了一篇稿子,迅速寄往报社。让我没想到的是竟在《人民日报》一版发表了。这是我第一次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

    “和平风筝”

    在第三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上,四只“和平鸽”挟带着标有祖国地图、军人头像和军功章的巨型风筝,在蓝天中翱翔,引起了三万多观众的瞩目。这是驻潍坊市某部战士唐国志,受老山前线“猫耳洞”里二十三名潍坊籍战士的委托而制作的。和平的捍卫者最珍视和平。在老山前线“猫耳洞”里坚持战斗的潍坊籍战士,当得知4月1日在家乡举行国际风筝会后,为表达自己的心愿,联名给潍坊驻军一位业余美术工作者唐国志写信,委托他扎制一只战士向往和平的风筝,献给这届国际风筝会。

    唐国志收到信后,连夜查阅资料,构思设计。他拆掉了自己的竹椅、门帘当材料,还往返五十多里买来了油彩、画笔、绢,然后,一根根,一绢绢,精心扎制。经过十几个目日夜夜,唐国志终于赶在国际邀请赛前扎出了这一巨型风筝,让象征和平的风筝飞上了蓝天。这只风筝在这次国际风筝邀请赛中荣获特别奖,实现了前线战友的心愿。

    (原载1986年4月19日《人民日报》一版)

    1986年5月,应解放军总参谋部的聘请,名扬世界的海灯法师到济南出任全军侦察兵武术集训队总指导。消息传来,我们机关的年轻人都非常激动和兴奋。当时我心想,如果能亲眼见一见海灯法师,或者能跟他学几手武功就好了。

    没想到好事真落在我的头上。全军侦察武术集训队由总参主办,委托济南军区情报部承办。在全军侦察武术集训队担任队长的是军区情报部的处长李志文,他是由我们师警卫连调到军区情报部的。当时,他给师领导打电话,请他们给推荐一名从事新闻工作的干部到武术集训队帮忙,负责对外宣传和编辑内部发行的《侦察武术》报。

    师宣传科编制两名新闻干事,一名负责照片新闻;另一名负责文字新闻。我当时在科里负责文字新闻,所以,这样好事自然而然就落在了我的头上。

    接到去全军侦察武术集训队报到的通知后,我怀着对海灯法师的仰慕和钦佩,迅速赶到军区靶场的集训队。

    在集训队我先后采访了久负盛名的海灯法师和他的徒弟、全军武术集训队总教练范应莲,撰写的文章先后在《解放军报》、《前卫报》、《济南日报》等报上发表,引起了反响。

    在训练场上,每当看到来自全军的150多名学员,跟海灯法师和他的徒弟范应莲学习梅花桩精拳、铁布衫罗汉功等少林功夫,我们这些后勤保障人员,心理直痒痒,心想,我们要是也能跟海灯法师学几招该多好啊!

    没想到虽然大名鼎鼎,但却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海灯法师看懂了我们的心思,他把我们和炊事班编成一个班,利用业余时间热情地向我们传授少林功夫。

    在一招一式学习少林功夫同时,我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我把海灯法师热情地向我们后勤保障人员传授少林武功的事写成稿子,又一次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受到了海内外读者的关注:

    海灯法师和炊事员

    6月6日上午,全军侦察兵武术集训队炊事班的小伙子们,做好饭菜后,整齐地排成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