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五章 客家人的身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地多,大家相安无事。但当清末土地紧张的时候,械斗就开始了。因为这群人没有自己的族群名称,文件中多以土人和客人之分的“客”来称呼,所以就把他们叫做“客家人”。由于土人有在经济和政治、文化上都占有优势,因此客家人伤亡惨重之余,还被污蔑为落后民族。这就刺激了客家人对自己文化的研究。

    在前世,陈天辽认识过一些闽赣客家地区的朋友,他们都说小时候不知道自己就是客家人,直到上大学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是客家人,也正好说明这个名称就是对外交流的时候才产生的,本地人原本是没有这个称呼的。

    客家人的崛起是近现代的事情。第一次震惊世人的,是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运动的核心永安五王中,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韦昌辉和石达开都是客家人,而萧朝贵可能是会讲客家话的壮人。参加起义的人大都是在土客大械斗中被当地土人压制的客家人。他们的战斗力极强。许多客家人的特质也被带到这次起义之中。比如女营的建设。受到山区生活的影响,客家女人一般不缠足,也参加劳动,所以太平天国有女营的建制,反对缠足。当他们攻下南京后,引起了中外的关注,外国人也开始研究这支华族人的支系。

    太平天国之后,客家人继续在华国的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比如孙中山(一说广府人,即说粤语的人群)、廖仲恺等人。在辛亥革命之后,主政岭东省的军阀陈炯明、张发奎、陈济棠等,几乎都是客家人。而内战两党的将领之中,国方的薛岳、罗卓英、吴奇伟、范运杰、黄伯韬等悍将,以及共和国方的开国元帅中的首尾两个元帅、叶挺、杨成武等名将都是客家人。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就建立在以闽赣两省客家地区为主的地方,红都瑞金和模F县兴国都是客家县。在中国近现代最悍勇的军队,其实不是名声最响的湘军,而是名声不响的客家军。

    值得一提的是,客家人在对外作战中也表现英勇。

    在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割让宝岛,宝岛的客家人巡抚唐景崧、当地乡贤客家乡贤丘逢甲和客家抗法名将刘永福立刻着手抗倭自保。以唐景崧为首领,丘逢甲统领义军,而刘永福负责军事指挥。在义军之中,战斗力最强的是徐骧、吴汤兴和姜绍祖三个客家人率领的义军部队,三人也全部为国战死。在前世2008年的时候,宝岛曾经拍了一部《1895》,表现了这客家义军三杰的壮烈抗日情景,并获得了宝岛的金钟奖。只是因为全剧基本是客家话和倭语的对白,传播不广。

    在抗倭战争中的第一场大会战淞沪会战中,第一个牺牲的华国高级将领黄梅兴就是客家文化中心的嘉应州PY县人,而他同县的营长姚子青则率领全营五百余人死守宝山县城七天七夜,全部壮烈殉国,事后被追赠为陆军少将。而他们邻县JL县的谢晋元副团长在十万部队转移阵地的时候,率领400名士兵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