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个小时候,就陆续有人退场了。对于计划内邀请的人员,方燕都给他们打包了一份食物回去。而且作为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他们也是最需要这些食物的。至于那些记者和同行,就没有份了。而这些人都没有离开,都在等记者会。
记者会的时间到了,方燕在引导完记者们就座后,就去向陈天辽汇报。陈天辽微微一笑,向身边的两个美女说道:“走吧,我们一起过去。”
竹川说道:“我就不过去了。我又不是这个唱片公司的职员。”
陈天辽微微一笑,也就由她了。
很快,新闻发布会召开了。台上坐着陈天辽、黄祎、徐文静三个股东,以及监护人代表陈眉、暂时维护着公司运营的高原大辅。
方燕先走上前台宣布规矩,华倭两国记者都可以提问,问题限定为华国8个,倭国五个,华国记者先进行提问,完了再轮到倭国记者。虽然说陈天辽要在倭国赚钱,需要和倭国人打好关系,但也不惯着倭国人。
只是华国记者问的问题很多都没有营养,大体都问下陈天辽的经历、创作感想、唱片意义之类的,陈天辽也都公式化地回答了。
倭国的记者就比较犀利了。第一个提问的WHK记者便问道:“辽酱这几首歌的作曲水平不如辽酱在倭国发表的作品,这是因为辽酱的创作水平有变化,还是因为这样的歌更适合华国?”
陈天辽微微一笑,对他语言中的小陷阱并不回避:“当然是这样的歌更适合华国。和西洋人不同的是,华国的歌曲,最重要的不是看你有没有什么技巧,而是你要表达什么。《尚书》所说的‘诗言志’就是说歌曲最重要的是把心中的话说出来。同时,艺术的美并不一定非得用华丽的技巧才能展现,否则,白乐天的诗歌也不会受到倭国那么多文人的喜爱了。所以对华国听众来说,无论是什么歌曲,只要能表达出有意思的主题,能悦耳动听,就会受到欢迎。我不认为这数千年的传统需要跟着西方人的口味来转变。”
WTV(倭国电视台简称)的记者接着发难:“辽酱,你这么小的年纪,就能写出如此成熟的歌曲,而且产量如此高,风格如此不同,是不是背后有个创作团队?”
陈天辽呵呵一笑:“我也想有个创作团队给我分担劳动,你们记者认识的人多,要不你给我介绍几个?水平不用太高,像我这样的我请不起,能完成我交代的任务给我做助手的就行,工资别太高了。”众倭国人都笑了起来。
《阿萨喜新闻》报社的记者朝永毅三郎接着发问:“辽酱在华国开唱片公司,是不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华国了?”
陈天辽摇摇头:“暂时没这个打算。相对于倭国的成熟市场,华国只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市场上还有很多的空白。相比起成熟市场上面对强手的拼搏,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