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朝官员们当然愿意改革“宫市”弊端,但他们只会嘴炮,不敢拿出实际策略,怕得罪权宦和郭氏。
李恽可以想象,若自己出头,还会被他们当枪使,事情做成了功劳是他们的。看来,还是先与老爹商量才稳妥一点。
要么……拉上太子李宁一起来递这个奏章,太子举大旗,我来实际做事,老爹应该乐见其成才是。能打击一下权宦,又能规范宫市采买,还能压制一下郭贵妃,釜底抽薪断她的财路,但是,会不会激起巨大的反弹?
郭贵妃的背后,不仅只有郭氏家族,还有几家将门都是联姻的。还有升平公主,可怕的是,还有右神策军与她关系亲近。
就连便宜老爹李纯都十分忌惮,不然,早就立三弟李宥为太子,那还名正言顺,百官也支持。而长兄太子李宁也是庶出,立储时,便宜老爹口称:长幼有序,长子宁德才兼备什么的……
都不过是为了平衡郭氏势力,这样一来,太子的处境其实非常堪忧。如果太子出事了,自己就成了三弟李宥与郭氏攀向权力巅峰的绊脚石,他们绝不会放过自己。
数日前击鞠撞马之事,绝对是郭氏的敲山震虎,在向皇帝表达不满,便暗使内侍动手,自己那三弟还没这个脑子,他出不了这种主意,也办不好这种事。
若再不出手反击,他们可就抢了先机,这样,正好在“东市事件”之后继继行动。
这一夜,李恽在纸上画数据图链,逻辑性推理事情走向,反复推敲这本奏章递上去的各种可能情况,若通过后,事情实施起来又会有哪些可能发生的后果,一直忙到很晚才睡。
半夜寅时,外面还是一片漆黑,天边挂着几颗残星。
李恽早早起来,洗涮早膳后去书房,取出昨日准备的两折奏章揣入怀中,又从抽屉里找出锁匙,转身打开身后立柜上方的小门,抱出一个两尺来长,一尺多高的红漆小木箱,大步走出宅门。
福奴和王可儿已等在马车前,护卫们打了灯笼等在门前台阶下。高行恺不见人影,温守义居然亲自赶车,也不知是因昨晚被调的事感觉到压力,还是另有什么心思。
福奴和王可儿一人背着一个包裹,共提了一只长条箱子,里面是上好蜀锦、白色毫州轻容、湖州绿纱绸各一筒,夏天用的布匹都轻薄,倒也没多重。
李恽抱着小木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