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海吃海”沿海渔民常说的一句老话。在渔村,一辈辈的人都赶海,连七八岁的小孩子都知道什么时候是赶海的最佳时间。
沙滩上,退潮了,露出几处礁石,海滩和海涂的面积显得更大。比起几个小时前,这里也散落着不少老大娘、大婶和孩子们在赶海。
近处的几位本地人看到他们夫妻脸上带着笑容跑过来。他们指着某处,提点夫妻俩人哪里危险也许微笑的魅力,也许是偶然一两次赶海,大家不会在意有人分享他们的资源。
张国庆见状,与这些老大娘们拉着家常,夸了几句让那些大娘大婶们乐成一片,他才拉上周娇告辞。
眼前一切景象与周娇所想象的拎着小桶小铲,挖蛤蜊,钓螃蟹,捉小鱼的轻松写意截然不同。
此刻沙滩上、海涂上、礁石上,大家赶海本事各显神通。他们使用的工具更是千奇百怪铁楸、铁铲、铁钩子、甚至还能看到用锄头。年龄幼小的孩子更是用竹夹子飞快地夹住虾爬子、用竹尖片挖出蚶子、蛤蜊。
或许习惯了,赶海的渔民们,不管老少,他们脸色丝毫没有收获的喜悦。凡事凡物都以物以稀为贵来衡量价值,多了就不值钱了。
沙滩上四处散落着被海浪推上的海带、海草,更有海参,可还是被当地人抛弃在眼皮底下。
利益最大化,连幼小的孩子们都知道。此刻,年龄稍长几岁的孩子们就在礁石处、海涂上寻找值钱的海货。
寻找到赵大山一家人的时候,他们正低头用铁钩子、铁铲围着一个开挖的洞口埋头苦干。
张国庆俩人过去,丝毫吸引不了他们一家三口的注意力。这大冷天,一家三口的双手通红伸到坑里的海水中掏东西,够有毅力。
张国庆见状,打趣道:“有找到金子了没?”
“金子没,可东西真不少。你们怎么去了这么久?”赵大山被惊醒抬头,指了指身边满满一竹筐的东西。
张国庆笑道:“找了个司机搭他买了三箱。结果他到财务室结算时间耽误了不少。我们等他等得有点久。这个坑完,要不要换地?”
“我已经让老王告诉大家,愿意卖的全送到老王家。你们别去太远,不安全,就在左右两边玩玩算了。”
张国庆点点头,见周娇与赵媛媛谈话一个段落了,他拉着周娇往左边过去大概一百米,这地方有一处礁石,可以担点海风。
海风吹到脸上跟被刀割了似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