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004章 解放思想,贷款十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周明清楚地记得,1990年的银行有贷款任务!那时候贷款非但没有抵押,还没有利息,银行的信贷员,都求着你贷款!

    而这样的好事,是21世纪不可能会有的!

    利息就别提了,你就是求着银行贷款,再抵押了房子,都未必能贷出款来!

    “你就像那一把火,熊熊火焰燃烧了我……”在1988年年初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台湾歌星费翔演唱了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而这把火将当年的中国物价烧到了狂热状态。根据国家物价局《中国物价年鉴》记载:“1988年是我国自1950年以来物价上涨幅度明显加剧的一年。计算全年零售物价总指数比去年上升18.5%,这个上升幅度又是在持续三年物价累计上涨23.7%的基础之上的。”

    当年十月,中央开始调整策略,提出了“宏观调控,治理整顿”的方针。1988年的“物价闯关”引起了物价飞涨、通货膨胀,被视为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最大的一次经济失控。这也让在通货膨胀中利益受损的人们开始产生一种心理失衡,认为改革造成了社会不公、好处都被“官倒”占去了。

    转瞬之间,中国经济从热气腾腾的1988年进入到寒冷肃杀的1989年。这一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政治紧张、经济疲软的年份。通货膨胀、官员腐败、民工热潮等诸多难题都在这一年加速发酵。因为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政局的持续恶化,再加上国内发生的政治风波,以及野草般疯长的私营经济,让一些人开始担心:这些会不会让社会主义中国“变色”?此种担忧最终导致中国经济出现了“倒春寒”现象。

    在这股“倒春寒”中,贪官入狱,李书福、王廷江、蒋锡培等被“吓坏”的私营企业家,纷纷把自己的企业送给当地政府,以求退财消灾;而在民营经济发达的粤东、闽建等省,则出现了企业家携款外逃的现象。

    周明知道,这对于消息闭塞的农村,和农村人来说,他们是不知原因,只看结果的,害怕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周明不同,因为他知道未来!

    他知道1990年第二季度开始,国家已经重新放宽了政策,鼓励民营企业私有经济的发展,这才有了后面的黄金十年!

    “贷款?”周振亮一听,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不行不行,这个坚决不行,这个要是还不上那可怎么办?”

    周明知道一下子改变父亲的观念很难,这是解放思想的问题,他得慢慢来。他眼珠一转,问他父亲道:

    “爹,你说我上学念书,是为了啥?”

    “为了让你有出息!”

    “那有了出息是干啥?”

    “有了出息,你就能过的好,我和你娘就放心了。”

    “那怎么才能过得好呢?”

    “工作赚钱呗!”

    “怎么才能赚钱?”

    “有了工作你就能赚钱了!”

    “爹,有了工作能赚钱不假,可做买卖也能赚钱啊。”周明循循善诱。

    周振亮不理他那一套,一瞪眼,父亲的威严立时挂在了脸上,道:

    “这个我知道,但是你小子得好好给我念书长出息,你将来得捧铁饭碗,吃皇粮!干买卖让人看不起!”

    周明听了心中好笑,铁饭碗?吃皇粮?别做梦了,等我毕业的时候,连工作都找不着,还铁饭碗呢。

    当然他不可不敢跟他老子这么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