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脑向外分散。
顶轮连通脑部一千根神经线,能量图中描绘顶轮形如千瓣莲花。贯通顶轮就是智慧灵量通达整个大脑,因而原《八门遁甲》的开门、休门不通自开。
连通新开门(梵穴轮)和休门(顶轮)后,先放着不可通的额轮不管,由额轮向下,到喉结之下,胸骨之上的位置,也就是生门(喉轮)。
这里一共有十六根气脉,像倒转的雨伞,接额轮诸脉,包括到上胸部的食道及气管,喉轮又名受用轮。依照印度治病的方法,注重气脉治疗,喉轮的十六脉若不干净,心中便难得安宁,烦恼多病,所以瑜伽术中有用白布清洗食道及胃部的办法。如能保持食道清洁,则可健康少病。人喝牛奶后,在空杯子上,可以看到残留的奶汁,牛奶尚且不过是流体而已,人一日数餐,食道中脏乱的情形,也就同垃圾桶差不多了,焉能健康长寿?人生几十栽,喉轮与胃壁极难保持清洁,唯一的办法是少食。这也是为什么修行者慢慢会辟谷的原因,减少五谷杂粮的摄入,保持身体洁净。
沿喉轮向下,到胸骨正中央,也就是伤门(心轮),神秘学者称为***。此轮在肚脐上四寸(人身寸)的地方,共有八根气脉,也像雨伞一样,向下分散。
贯通心轮后再往下到胸腹之间,也就是杜门(幻海)了。古代的求道者要越过这个幻海,先要清洁自己的轮穴,由下而上,一个一个的去清洁。下渡幻海就没那么麻烦了,智慧灵量通过幻海便是贯通了。
渡过幻海,到达肚脐的地方,就是景门(脐轮)。在脐轮的地方,是神经丛的中心,由此开始,向外分散六十四根气脉,中间分散达到腰的四周,往上分散达到心轮,向下分散达脚跟。
贯通脐轮后,再往下到达脐下三寸的地方,就是惊门(腹轮)。这个轮穴对于李水木来说可谓是最熟悉的了,因为修行内功的下丹田就在于此。
在内功体系的认知中,人体内有上中下三丹田:上丹田为督脉印堂之处,又称“泥丸宫”,为藏神之府;中丹田为胸中膻中穴处,为宗气之所聚;下丹田为任脉关元穴,脐下三寸之处,为藏精之所。丹田已被各门各派气功或运气方法(如唱歌及说话用丹田气,可减小声带受损机会),广为引用。上丹田为性根,下丹田为命蒂。性命交修,便可以打通大小周天,达到炼神还虚的境界。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储藏精气神的地方,因此对丹田极为重视,有如“性命之根本”。当然,中土内功体系和印度瑜伽脉轮体系对于此处的理解和描述是不一样的。
在脉轮体系中,腹轮是右脉的起点,如果一个人过度活跃,过份思考和计划,便会使这个轮穴和整个右脉发热,长期的透支,便会使这个轮穴衰竭,无法照顾脾脏、胰脏和肝脏的需要,产生这些器官的疾病。如果一个人的脾脏不好,便会生血癌;如果一个人的胰脏不好,便会生糖尿病;如果一个人的肝脏不好,他的注意力便不好,经常烦躁、胡思乱想,不能入静。
腹轮在手部相应的部位是大拇指,一个人如果有以上谈到的这方面的问题,会表现在右手的大拇指上,这时便应停止过度的思考,并用各种方法使肝脏凉化下来。如果一个人学习邪术或相信错误的学说,腹轮左部便会阻塞,并且表现在左手的大拇指上。
这个轮穴的特质是纯洁的知识(Nirmala Vidya)和注意力(Nimala Chitta),这也是此轮穴又称“真知轮”的由来。打开了这个轮穴的人,会得到纯洁的知识和从上天而来的创造力。
所谓纯洁的知识是对应于真正的知识,或者说是世界的实相。人在学校里所学的,都可说是相对的知识,这些知识只有一时一地的意义。譬如说英文只有在说英语的国家及社群有用,这些知识都可以说是些实用性的知识,是为了应付生活才学的。但除了这些实用性的知识以外,在古代的经典中都说有一种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