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章农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看着朱顺明将自己的农庄弄得大变样,朱老爷子有些傻眼。农田还能这样弄?想想确实有道理,种植养殖弄一起,是可以互补。牲畜吃草,不用养殖成本,拉的屎尿可以肥田,增产增收,多妙。

    只是那个育秧室朱老爷子看不懂。庄稼还要住房子?把种子往地里一撒不就完了吗?

    待到朱顺明知道朱老爷子种田只是将稻谷种子撒在地里,如同种麦子一样种时,有些啼笑皆非。

    “你招募的农技员没跟你说过要育秧插秧吗?”

    “好像说过,”朱老爷子回忆道:“那个老周说过一次,被我骂了一顿。我想拔出来再插回去,岂不是多此一举?好好的禾苗不被拔死了?”

    朱老爷子有些不好意思。亏他自诩种地老把式,一到南方,就闹出这么大个笑话。真是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好。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在没有化肥的年代,积肥是增产高产的最直接的方法。

    为了获得充足合适的肥料,朱顺明建了两个积肥建筑,一个化粪池,一个积肥塔。

    化粪池建在猪圈下方,同猪圈排泄物有管道连通。化粪池产生的沼液用来追肥和杀虫。.

    积肥塔是沤肥用的。直径一丈、高三丈的空心塔,三面堆土成坡,方便上下。下方开一小门,用于取肥。

    将河泥、枯枝败叶、绿草、人畜粪尿等从上方倒入,等待自然发酵沤熟,从下方小门取肥,循环往复,无穷无尽。

    沤肥的肥料用来充当底肥,能极大增加农作物的抵抗力和产量。

    “儿呀,你怎么知道这么多?”朱老爷子觉得不可思议。虽然农庄还没有产出,但看朱顺明的布置、建设,产出不会少。

    只是这样的农庄建设,投入实在太大,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承受得了。

    朱顺明笑笑,道:“江南早就有这种循环种养殖的桑基鱼塘模式,只是北方不常见而已。咱们宝庆府没有养蚕的习惯,不然丝绸可是挣钱的好买卖,关键能让不少妇人就业。”

    待到四月初,育秧室的禾苗有近尺高,气温回暖,可以插秧了。

    朱顺明全家亲自种了五亩地,男女老幼齐齐出动,投入到农业大生产中。

    农耕文化深入汉人骨髓中。再位高权重的人,都要参与到农耕中去,以示不忘本。

    朱老爷子等人是陕西人,家里几个丫头是河南人,都是北方小麦种植区出身,对插秧一窍不通。

    秧苗插得歪歪扭扭不成排列就不说,插的深度也是深浅不一。插得深的没入泥中大半截,插得浅的很快就浮在水面上。

    其余田地请的当地雇工,不到三天就插完,秧苗插得整整齐齐。一大片农田披上绿装,煞是好看。

    雇工们对朱家的秧苗艳羡不已。朱顺明育的秧苗粗壮高大,一看就容易成活,想来产量不会低。

    在这个生存艰难的时代,每亩多收三五斗说不定就能多养活一口人。

    朱顺明特意建造这个超大的育秧室,就是要对外出售秧苗。

    他不会无偿将这些秧苗分发给农民,太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