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改名字,还是继续叫他原来的那个名字——赵伴。等到他十五岁的时候,再取一个新的名字也不迟。
那一年,小赵伴也不过才刚刚七岁而已。
因此,这个天佑的年号,一直用了整整八年的时间。
到了天佑八年,蔡道辞别了一直视己为父的耶律敖卢幹,带着家人重返汴梁城,也正是这一年,有他亲自主持了迁都仪式。
自此,汴梁城正式便成了大宋国的名副其实东京,而洛阳城则成了中京,而长安府则升格为西京。其余的两京不变。
迁都完毕,赵伴已经年满十五岁,也是他亲政的这一年,正式改名为赵繁,该年号为元统。
也正是在这一年,蔡道、蔡攸和蔡杉,相及带着家人离开了中原,从密州出发,先是返乡祭拜了孝慈里的先祖,然后,便带着庞大的舰队,扬帆远去,不知所踪。
蔡京和蔡卞同时入京担任左右三司使。蔡攸留任之后,为了削弱财相三司使的权柄,赵繁将三司使这一官职的职权一分为二。
而蔡卞的两个庶子,蔡松和蔡柏,两人还在地方上磨勘的时候,就又辽国和西夏国聘任为丞相,补上了蔡道和蔡杉留下的空缺。
这在当时,可是轰动大宋周边各国的一件大事。
蔡道实施的新法当然有不足之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有些新法也开始变得不合时宜起来。
蔡京一直呆在大名府,他自然心知肚明,蔡道明明有能力做出调整,却一直没有让自己的儿子蔡攸这么做。这其中必有深意,况且,他自来就是个老滑头,自然不会去触碰蔡道留下来的禁忌。
因此,自上任之初,蔡京和他的儿子蔡攸一样,没有敢变动蔡道留下的任何规章和制度。
而蔡卞就不同,前两任三司使一个他的亲生儿子,一个是他的亲侄子,他一向自负其才,这让老蔡卞如何能够服气。
于是,蔡卞上任之后,反倒想大张旗鼓的变更蔡道实施的新法。
可是,没出一个月,蔡卞便被孟太后强令他致仕了。他要不是蔡道的亲爹,孟太后会让他亲自体验一下当年范仲淹是如何颠沛流离至死的。
接替他的人是蔡道的堂兄蔡玄,就这样,两位蔡家人又担任了左右三司使十年的时间,这十年里,也算是风调雨顺,百姓安定。
可始终赶不上蔡道担任三司使那几年的光景。
因此,民间里一直再传唱,三蔡不如一道。这里的三蔡指的是,蔡京父子和蔡玄,而没有蔡卞。
相反,一直没有人看好的蔡柏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