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三章 去库存,拉内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们给这个发工资,又给那个买猎物,我们钱从哪儿来呢?”

    徐文山说:“这个就是我要开辟出山商路的原因了。”

    “可是,可是……”小翠始终觉得有什么不妥,但又总结不出来。

    阿发把小翠心中的想话说出来了:“可是这有什么意义呢?以前猎户们跟郭家换肉,老张也跟猎户们井水不犯河水,大家都活得好好的,少爷为啥非要花钱顾他们呢?这样岂不是特别……特别……浪费?”

    阿发本来想说败家的,但是仆从肯定不能这样形容主子,便改了口。

    徐文山道:“正是因为以往的方式太落后,我才要介入其中,建立新秩序。”

    “建立新秩序?”

    “对,建立新秩序,让村民们接受新常态,”徐文山道,“鹿鹤沟以往村民们的生存方式,是小农的、自然经济的,猎户家中积压了大量皮货,农户把钱捂在手里不肯用。我这番举动,就是为了拉动内需、去产能、去库存……总之,我们的一切目标,就是让社会资源合理分配。”

    这番话把鹿泽等人说得一愣一愣的,但是实话说,他们一个字都没听懂。

    用大白话讲,徐文山的打算就是用猎户作突破口,将鹿鹤沟的第一产业结构进行现代化改革。

    传统社会中很多现象,是现代人无法理解的。比如说,杀猪的老张,在鹿鹤沟的地位很高,徐文山老爹给他找媳妇,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老张。

    因为在传统社会里,杀猪的都很厉害,比如张飞,再比如什么镇关西,妥妥的都是地方一霸。

    如果在现代,相亲的时候对方若是个杀猪的,这边只怕要呵呵了。

    但这样来理解就比较容易接受了:古代的屠户=生猪屠宰厂老板+加杀猪技术工作员+肉类贩卖配送一条龙。而现在的杀猪的,只是整个屠宰产业链条最末端的一个环节。

    说白了,古代没有分工。徐文山现在做的事,就是让鹿鹤沟的肉类生产分工更加明确。

    猎户就专管打猎,屠户就专管屠宰。至于销售渠道,我全包了!

    在鹿鹤沟,猎户和老张听到徐文山这么说,肯定会以为他是个白白的冤大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