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五章 第二轮人虫大战序曲(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在CT星云的这种特质下,蓝国的开发策略只剩下一种,就是在一个跳跃临界值内选定一个星系进行大规模人为环境改进,改进的目的是要该星系能维持一定的物资需求并在财政上能至少持平,如此才能不成为开发链上的负担。因为随着距离不断偏离人类主社会,物资和服务类型需求的降低会致使有些物资失去跨星系获取的意义,加上物资回到主社会的成本攀升、舰船在边缘地带遇到不可预测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增大等等,开发成本攀升速度会随着跳跃临界倍数的增加呈现指数级增长。

    实际上MR251,潘文等几个家伙凑热闹的海默星系就是类似的情况,它恰好是人类社会向外延伸时,从MR250算起跳跃临界值中唯一的落点,而251到255都没有能快速改造为大规模居住地的原始天体,所以大开发就在那里中断了,等到局面定下,国家级势力想向外慢慢改造着扩张也得看周边邻居的脸色了,这才有了“拓荒者”的机会。

    总之蓝国想在CT星云进行势力延伸,只能一个个星系改造过去,对于蓝国来说,太空文明发展到现在的时间,也就够它开发一个星系。不顾成本的先延伸再开发当然可以,不过那样的话蓝国现阶段应该支持不了那么多私人武装才对。

    可能性和风险都经过评估潘文最后还是决定去看看。蓝国想同化全人类的理念太过奇葩,短期内看不到被人类社会主体认可的可能,它作为屏障导致的信息封锁会成为虫子发育中最坚固的盾牌,如果不亲自去一趟,根本无法评估虫子大概在什么时候会成为真正的威胁。

    潘文对另一位管理者旗下的虫子虽然了解的也不够透彻,但起码知道那种虫子想跨越星系间以光年计算的空间进行扩张战争,需要什么样的虫子,只要能确认大虫子的有无,如果有的话对数量做完评估就能大概算出什么样的防御体系才能顶得住。

    作出决定不到两小时,潘文的舰队已经来到CT156。

    ……为什么是156不是1或两位数,那得去问当年的科学家去,这追究起来可能得追究到上上个纪元去,还不知道是玩家还是监管者弄的。

    K1到CT156的航道不是CT星云和KT星团间的唯一桥梁,准确的说因为K1、K2、K3都能跳往CT星云的二到五个星系,类似的航线有十几条,这样一来倒是不用担心切入CT星团时在跳跃圈里被按死的可能了。不过为了保障安全,潘文还是多跳了一站,CT156并不是节目中提及的有虫子的星系。

    去向目标星系前,黄金号还是对CT156做了星系扫描。

    CT156已经具有显著的CT星云特征,因为恒星太小,虽然点亮了无数年,太空里还是有尘埃,并随着引力井减弱外围的密度会偏高一些,里面的天体以直径不足三十公里的小行星为主,大一点能有百来公里就了不起了,它们都处在稳定轨道上已经没有熔岩体了,也就是撞击发生率几乎为零,天体进一步增大的可能得依靠星系外入侵的大型或有足够质量的引力组合型天体改变引力平衡,发生的几率差不多能忽略掉。

    和MR241做区别,241的星云密度更为平均,大小天体间的撞击是家常便饭,只要撞击频率不发生突变式衰减,最多再有一两百年就会出现能以自身引力留住表层气体的天体,届时星云消散的速度会大幅加快。

    类似的星系就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