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坐下,装模做样地看了看,然后就从公文包里拿出两份《投降书》,推到桌子面前。小林浅三郎双手接过《投降书》,鞠躬、转身,回到岗村宁次那里让他签字盖章。
办完手续,还是由小林浅三郎把文件呈交回来,这一次是由萧毅肃参谋长接过《投降书》。他的面前没有碍事的麦克风,完全可以让小林使劲弯腰。老萧的模样长得帅、动作也很潇洒,只可惜记者们好像只对总司令感兴趣,不大乐意给参谋长拍照。
签完《投降书》,再签《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中正第一号命令》,递来递去的程序基本相同。那些记者的镁光灯闪烁不停,拍下来的画面其实都是一个样。
忙完这些事,时间是9点15分。何应钦起立宣布:“自本月9日起,取消贵官‘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的名义,由10日起改称‘中国战区日军善后总联络部长官’,任务是接受或传达本司令部的命令,不得擅自发布任何命令..........”
岗村宁次站起来鞠躬,答道:“我完全接受这个命令。”
于是,何应钦就命令日军投降代表退场。
八个***人站起身来就走了。蔡远飞看着他们消失在大门外,心里有点莫名其妙:“怎么回事?先前打了八年仗,现在又搞了这么大的排场,随随便便鞠个躬就放他们走掉了?”
记者们也有点弄糊涂了,全都眼巴巴地望着受降台,等待着还有什么精彩节目。
只见何应钦总司令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讲稿,开始大声朗诵:“敬告全国同胞及全世界人士,中国战区***投降签字仪式已于中华民国34年9月9日9时在南京顺利完成..........”
于是,大家终于确信这个仪式真的结束了。
何总司令没有关注周围的听众,埋着头念着自己的讲稿,他这时的演讲对象其实只是面前的那个麦克风。稿子不长,很快就念完了,何应钦随即离开了会场,他没有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的确是个十分谨慎的人、是个十分低调的人。
蔡远飞看看自己手腕上的劳力士自动表,时针正指向9点20分。
整个仪式满打满算不超过半个小时,真够高效率的。
受降仪式结束了,可蔡远飞他们的工作却没有结束。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陆军总司令部大礼堂”对社会各界民众开放,每天都有无数的群众到会场来参观,卫士们依然需要留在现场维持秩序。
不过,这时候的“受降现场”比先前漂亮多了,司令部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许多***刀、***枪和***膏药旗,摆在走廊里好大一排,老百姓看了以后特别提精神。
参加受降仪式的官兵都获得了一枚纪念章,内卫人员还得到一张纪念卡,上面写着——民国34年9月9日9时南京受降纪念,末尾有何应钦的签名。
9月中旬,伞兵二队的全体官兵也来参观受降仪式会场,蔡远飞就想趁这个机会归队。他到“典礼指挥部”去找夏禄敏办理调动手续。可是,夏老乡却笑着对他说:“别急别急,今天晚上跟我去个地方,让你先瞧瞧几样好东西,也不枉到这里来忙碌一趟。”
1945年的“双十节阅兵”也许是何应钦宦海生涯的最顶峰,从这以后,如日中天的何总司令就开始走了下坡路。
何应钦之所以倒霉,根本原因是由于他此时的声望过高,已隐隐地对蒋委员长构成了威胁。但其中还有一个导火索——在年底的“整编会议”上,何应钦提议把陆军总司令部迁移到北平。这个建议得到了许多黄埔系将领的支持,使得蒋介石觉得“何婆婆”有另立山头的企图,所以当机立断,撤销陆总司令部、改派陈诚接替参谋总长,并且把何司令准备带到北平的精锐部队统统打发到东北去了。
........
1945年8月14日正午,***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当天,蒋介石给身在延安的***发来一封电报,邀请他来重庆“共商大计”: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秦立海告诉记者,蒋介石选择这个时候邀请***赴渝谈判,大有深意。
德国投降后,美苏为争夺欧洲已成剑拔弩张之势。为了集中力量确保在欧洲的利益,美苏双方都希望能在亚洲保持某种平衡。看似对立的两大集团都不希望中国发生内战。
美国方面当然一如既往地支持***,苏联的态度却相当微妙。按理说它应该支持同样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可这一次,它却把天平倾向了当时实力占绝对优势的***一方。
但要获得苏方的支持也不是件容易事,一份《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摆在了蒋介石的面前。这份条约虽名为“友好”,内容却丝毫看不出“友好”的味道。“条约”不但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外***独立,还要求中苏共管长春铁路30年,旅顺作为海军基地共享30年,大连为自由港。作为交换,苏联政府承诺一切援助都将给予中国国民政府,而不给中国***。
为了获取苏联的支持,蒋介石最终还是签下了这份条约。就在《中苏友好联盟条约》签订的同一天,蒋介石迫不及待地向***发出了第一封电报。
***收到电报后,对赴渝谈判一事未置可否,而是要求蒋介石先答复朱德总司令的电报。
1945年8月10日,当***表明投降之意时,蒋介石毫无心理准备——虽然德国早在5月份就投降了,美军在太平洋上与日军的逐岛争夺也节节胜利,但中国的大半壁江山还在日军手中,蒋介石估计中日之战怎么也得拖到1946年春夏之交才能结束。
突如其来的胜利,使蒋介石措手不及。彼时,最让他心焦的就是日军受降问题。当时在华日军还有100多万。谁接收了军队,就等于接收了100万人的武器给养。
当时,蒋介石的军队都在中国西南一隅,而***的人马却散落在华北、西北、华南的敌后解放区。就算美国调派飞机和军舰帮着***往原日军占领地区运兵,蒋介石也无法抢在***前面接受日军投降。
于是,心急火燎的蒋介石11日一早就给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发出了让十八集团军“原地驻防待命”,不许收缴日军枪械的荒唐命令。
8月16日,朱德致电蒋介石,坚决拒绝他不许第十八集团军收缴日军武器、接受日军投降的错误命令,并提出了“凡被解放区军队所包围的敌伪军由解放区军队接受其投降,你的军队则接受被你的军队所包围的敌伪军的投降”的建议。
***要求蒋介石先答复受降问题再谈别的,可蒋介石对此大不以为然。他深夜在日记中轻蔑地写下:“朱之抗命,毛之复电,只有以妄人视之。”随后,他又反复推敲词句,写下了第二封电报。
这回,蒋介石把不让***受降的问题推给了盟军,声称盟军总部有统一规定和受降程序,中国战区不便于擅自更改。而后再一次要***前往重庆谈判,并写道:“深望足***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期待正殷,而行旌迟迟未发,不无歉然”。
***继而回电:“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同志前来进谒,希予接洽,为恳。”
抗战中,周恩来长驻重庆,多次和蒋介石折冲周旋,由他作为谈判代表,其实是最适合不过,可这回蒋介石似乎是铁了心要请***出山,8月23日,第三封电报又来了,执意要***与周恩来同往,甚至连飞机都预备好了。
去,还是不去?
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为此在延安枣园召开了扩大会议。
在会上,***把这种联合政府称为“独裁加若干民主”的形式。他说:“我们参加这样的政府,就是要进去给蒋介石‘洗脸’,而不是‘砍头’。这就是七大时讲的长期迂回曲折的道路;走这个弯路将使我们党在各个方面达到更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不过,人们最关心的还是他的安全问题。深入虎穴与“杀人如草不闻声”的蒋介石谈判,能够安全返回吗?***是做好了最坏打算的。临行前,他不但建议由刘少奇代理自己的职务,还建议***处增补陈云、彭真二人为候补***,以便在毛、周二人都不在的情况下,***处还能保持5人开会。
在赴重庆谈判前的政治局会议上,***说:“我准备坐班房……如果是软禁,那也不用怕,我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现在苏联红军不入关,美***队不登陆,形式上是中国自己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三国过问,三国都不愿中国打内战,国际压力是不利于蒋介石独裁统治的。中苏条约有利于中国人民,苏联红军攻占东三省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重庆是可以去和必须去的。”
8月28日,***到达重庆的当天,蒋介石在林园官邸为他举行了欢迎宴会。席间,***称蒋介石为“委员长”,蒋介石则称***为“润之”。会后,蒋介石还邀请***在林园下榻。一对较量了十几年的老对手再次聚首,气氛似乎相当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