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拔成就了麦迪,也成就了麦迪铁神的威名,何况是身体素质极其一般的张伯伦。
“禅师”的这种战术可以称之为“心理战术”,菜鸟,临时的核心,张伯伦可以成功一次,可以成功两次,但绝对不能次次都成功。只要有一次失手,强大的压力就会将他压垮。
一时间,张伯伦进退两难!
张伯伦接球然后转身,此时他的位置正是在罚球区稍稍内里的位置。而转身的张伯伦,看到的正是马龙那一张老脸,还有那好像是刀刻一样的厚实嘴唇。这位伟大的大前锋摆出了标准的防守姿势,伸出一只大手罩在张伯伦的上面,然后降低了重心预防张伯伦地突破。
刚刚接球时的兴奋,被突然出现的马龙冲散,迫人的压力扑面而来。
“怎么办?怎么办”?张伯伦的脑海在急速的旋转。本能的,这几日一直盘旋在张伯伦记忆里的大卫-罗宾逊一闪而过。
是了,还有一种办法。“海军上将”在教授张伯伦时,所带来的视频资料里,不可避免的带上了浓重的个人色彩。
有一种战术叫做“双塔”。
张伯伦看着马龙那张坚定、沧桑、又不乏强硬的脸,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张伯伦动了,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
冲锋起来的张伯伦,“砰”的一声,跟马龙撞到了一起。场上的所有人,包括波波维奇都长大了嘴巴,没有人预料到张伯伦会这么干。结局也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鸡蛋碰石头。
冲击起来的张伯伦,一个强硬加身,瞬间把没有任何防备,身体重心也不稳固的马龙顶了一个踉跄。
撞开马龙,湖人的内线一下子变得空旷。张伯伦一边回忆着大卫-罗宾逊的进攻方式,一边笔直的冲过还没有站稳脚跟的马龙,冲向前方,内线宿命的战场——篮下!
马刺的“双塔战术”最基本的就三条,其中一条就是:中锋先往篮下走,先做压制,突然提到罚球线正对篮框接球,或者是一侧的30度的地方,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