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有对比心理的,一旁的狼窝沟人也不例外。
他们一开始看到,吴毅一会儿愁眉不展,一会儿眉开眼笑,心里都捏把汗。
这会儿,看到他挥斧劈柴的熟练劲,算是长嘘一口气!
觉得这自称叫吴毅的娃,既不疯也不傻,看样子还是个勤快的农家娃!
今后过日子,指定不下于孟家那东北军伤兵林道成!
他们的感觉,很快就得到验证。
吴毅劈着柴火,觉得斧子忒钝,想找块磨石磨一磨,却瞥见堆放工具的角落,似乎有根双管枪筒子。
小心地搬开屋角杂物,扯出来一看,居然真是根古董级并联式双管猎枪。
虽然木托没了,还有些上锈,但掰看看,开机巢还是好好的。
重新卡上,分别试试左右两个扳机,纹丝不动,心知是卡笋问题。
自己那个号称无所不知的网络世界,尚且有不少人以为双管猎枪就是体育用枪,或是雷明顿、温切斯特等大公司战后研制的狙击类用枪。
殊不知,双管或单管猎枪,早在后装枪发展伊始,就已是欧美各国大量流行的民用枪支。
有点实力的家族,多半会依据自己的需要,制作合适的样式。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积贫积弱的中国是洋人的天堂,更是有“万国武器试验场”的尴尬之称。
各类枪支出现在冀东这样的民间枪库,并不稀罕。
号称拥有民间枪支二十余万的冀东,要是没有这类古董枪,那才是怪事!
比如现在看到的这支古董,既没有铭文标明生产厂家,也没有什么特殊标记。
兴许就是哪位兴致勃发的洋人带到中国来,又为某个有兴致的国人所得的、寻常的枪支而已!
真要犯考古癖,也没招!
谁也不清楚那位洋人,属于哪国、哪个有能力弄这么杆枪的家族。
除非,能找到那不知所终的断枪托,说不定上头烙有某个鬼佬家族印记、铭文。
不过也别抱太大希望,因为咱们自个就有个鲜活的例子:毛瑟驳壳枪舶来中国之后,深受饱尝战乱之苦的百姓欢迎,足可以假乱真的山寨货不老少。
有个令人笑不起来的笑话说,不少人家将其视为传家宝。
老人临去世时,往往郑重其事地将老毛瑟请出,千叮咛万嘱咐地转交下一代,才安心闭眼。
毛瑟驳壳枪在中国百姓眼中的地位,由这个笑话可见一斑。
有财有势、有门路的,自是购买德国佬的原厂货。
稍次那么些的,弄来咱们国内各厂仿制品。
再次些的,请来咱们模仿能力不错的民间工匠,自己开炉叮叮当当地手工制作山寨货。
于是良莠不齐的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