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来做田部吏时,便很明白了……”
见赵太后意有所动,明月又道:“我听马服君之子赵括提及,马服君身体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早年的伤病缠身。这一仗,或许就是他最后一战,秋冬用兵,鞍马劳碌,回来以后,差不多也要告老了,平原君担心什么功高难赏,是多想了。再者,若是马服君能为赵国开拓疆土,就算把他的封地从一个乡增加到一个县,那又何妨?”
“吾儿此言有理。”
赵太后颔首,也道出了她的担忧:“我就担心马服君锋芒太胜,要么与齐国产生不快,要么将燕国打太狠,你阿姊,可还在燕国为后……”
这就是妇人之见了,不过明月也少不了好言安慰她:“母亲,马服君是识大体之人,绝不会乱来。至于燕国那边,燕王忘恩负义,须得将其打疼,才能让他知晓畏惧,才不敢为难阿姊。等马服君一阵猛攻,燕国请平,到时候儿亲自去燕国,替母亲探望阿姊……”
赵太后却招了招手让他来到身边,随即揪起他的耳朵,笑骂道:“又想往外跑?你去一趟齐国就受了伤,我怎能再让你去燕国?你且死了心,此事不许再提!”
……
等从凤台下来后,明月双手笼在袖子里,看着这久违的赵宫夕照,心里却满是思虑。
虽然田单在来赵国的路上对他又是交心又是笼络,想要借平原君与他,一举得到伐燕将位。但明月总觉得田单的心还是系在齐国那边,所谓的“立功后投靠赵国”,他可不信。
虽说用田单为将是个昏招,但在明月看来,其实赵太后、平原君的担心并非多余,赵奢再立功的话,的确会有尾大不掉的危险。
在慢慢熟悉赵国内部情况后,明月知道,如今赵国军方,共有三大武将集团:代地边军、廉颇旧部、马服旧部。
前者是自从赵襄子灭代后,已经存在了两百余年的边军集体,因为多是胡服骑兵,与赵国内地风俗格格不入,又桀骜不驯不能安分,参与了许多次公子叛乱,所以不受邯郸信任,在朝堂上没有话语权。
至于廉颇、马服旧部,则是在两位大将不断的征战和胜利中慢慢聚集起来的。那些武官虽不是二人家臣,也没有向他们效忠,但多次随其出征,建立了深厚的私谊,是过命的交情。以二人为将,官兵用命,若是换一个陌生将领来统御,这些暗地里关系盘根错节的中层武将听不听命还是个问题。
正因如此,在五年后的长平之战里,在赵王丹决定撤换廉颇后,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别人,正是继承了马服君广大人脉关系的赵括,而赵括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将廉颇旧部换成自家旧部。
“但母后,平原君甚至是赵王需要担心马服君一系坐大,我却不必!”
明月看着西北方紫山方向,想起了那一日他与赵括攀上山顶后的情形,露出了笑。
他虽不知道赵奢活到什么时候,但五年后,他确实不在人世了,赵奢死后,赵括将继承他的封君爵位,成为新的马服君,也将继承赵奢在军队里的人脉关系……
所以对明月而言,他巴不得马服君一系再建大功,越强越好!
经过在齐国几个月的共处,再加上赵括能为他挡箭的过命交情,他有把握能在关键时刻,让赵括信服自己,一个强大的马服家,将是他在赵国军方的可靠盟友……
“所以安平君,对不住你了!”
如此想着,明月便离了凤台,他刚刚好说歹说,才让赵太后同意他出宫一趟,去自己已经建成还没来得及搬进去的“长安君府”看一看。
不料出宫时,他的马车却在城门洞里遇上了另一辆车,车上站着一位衣冠朝服的中年大夫,国字脸,须发梳理得整整齐齐,眼睛里闪着睿智的光芒……
“臣见过长安君!”对面先认出了他,拱手行礼。
“原来是虞大夫!”明月也不敢怠慢,立刻还礼,那车上的大夫不是旁人,却是赵王丹新招募的谋主,魏人虞信……
PS:中牟已是魏地,虞卿应该是魏人才对。今天就一个大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