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感慨。
大家同是小辩论队的伙伴,同样的努力,怎么际遇差距竟会如此之大。
“莫非有一天,连我都要改用‘崇拜’这种情绪,来面对自己的好朋友么?这也太坑了。只有妮可受得了这种心态吧。”虞美琴在内心自我吐槽了一句。
相比之下,南筱袅感慨的问题就要实用得多:“不过是省台和央视密集播出了两天,怎么就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全国每天被电视媒体这样集中、焦点报道的人,起码也有几十个呢,别人为什么没红得这么快?”
还是社会阅历最深的田海茉,想到了一种可能性:“不清楚,不过从数据来看,这两天小雄的百度指数有突然蹿升,很多话题贴感觉也是炒热的。是不是有人在背后推手?我不是搞传媒的,不太懂这些。到时候问问小雄本人不就知道了么,我们费这个新瞎猜干嘛。”
……
田海茉并不知道,她的阅历和猜测,其实非常准确。
同一时刻,回到出租房、调试好电话会议设备的冯见雄,正在准备跟阿狸巴巴的马总谈笑风生。
却在等待的过程中,不经意听到女友兼助手史妮可,告诉他了一件意料之外的真相。
“什么?你花钱请了炒手水军?在贴吧、博客、天涯都写软文,评论我这两天的事迹?谁让你这么干的?”
按说,哪怕上一次社会热点话题,被官方电视媒体广泛报道——比如,哪怕就是今年的“金陵彭羽案”的主角,成为全国拷问人性的负能量焦点——那也是不可能一次性涨几十万博客粉丝的。
如今的粉丝量还是很值钱的。
一般人这样被高密度宣传,哪怕激起社会话题,涨十万粉就算运营得好了。
冯见雄自己,其实刚才偶然登陆博客看了一眼,发现这次竟然一次性涨了将近30万,连带着自己最近被百度搜索的指数也有点高得不正常,他自个儿都觉得奇怪。
谁知真相竟然是史妮可背着他偷偷花钱请了人大量写软文炒起来的话题度。这才把这两天的电视节目热度给充分利用起来,激发了传媒的乘数效应。
“人家看你难得上省台、上央视,不想你出名的机会被浪费了嘛。”史妮可一边作着电话会议的准备工作,一边温柔小心地给冯见雄解释。
本来,她还是想着给冯见雄一个惊喜的,没想到冯见雄并不是非常领情,这让一心希望男朋友好的史妮可有些小失落。
跟着冯见雄做“L干妈”驰名商标运作案之后,在日常布局、左右互搏打官司的过程中,史妮可也注意到了品牌社会舆论和口碑的重要性。几个月历练下来,这才有了花钱帮冯见雄加速积累名声的想法。
她琢磨着冯见雄的言语,开始还以为男友这是心疼钱,便温言解释:“其实也没花多少钱啦,总共加起来也就几万块。嗯,三万块也不到的,每个站找有影响力的段子手写软文炒作,预算都控制在几千块。这点小钱,我拿自己的分成就出了,不会私自挪用的。
但是你的博客涨到这么多之后,咱后面很多接案子时候的影响力都不一样了。哪怕就是给比人写个软文,每篇开价都能高那么一两万块,很快就回本了。”
跟了冯见雄一年,史妮可的谈判能力如今已经被锻炼出来不少,也颇知如何洞悉人心——至少洞悉其他卖嘴皮子的人的人心,已经没啥问题了。
冯见雄这次的事件,确实有很大的讨论意义——不是指辩论赛的事儿,而是说他在看守所里当法援、劝得顽石点头的事儿。所以对很多段子手来说,转述评价冯见雄的观点,对于他们自己也是一个蹭热度吸粉的好契机。
哪怕史妮可不给钱,也会有不少网上卖嘴谋生的人会主动提到这事儿。给了钱之后,无非是对方说事儿的时候嘴下更加积德,把冯见雄说得正面一些。更重要的则是拿人手软,必须显眼地点明这番话的原创者是谁。
要是没给钱,说不定很多无良段子手会直接剽窃冯见雄语录,最多稍微加工一下,就变成自己的“私家劝世良言鸡汤”再卖出去。虽然可以打官司告对方剽窃,但终究没有好处,也浪费时间。不如给点小钱合作一下。
史妮可正是靠着对这份“供应商心理”的洞悉,才花了这么点小钱,就共赢了这么多声望。
“我不是心疼钱,几万块的小钱,还分什么你我。”冯见雄看了史妮可那副楚楚可怜邀功的样子,也有些恻隐。对方都委身于他什么都听他的了,他还能在乎几万块钱么。
虽然在大生意上,他还是分的比较清楚的。比如这次跟“L干妈”合作的驰名商标运作案,虽然最终收到的钱是千万级别的,但布局成本也大,起码有好几百万。
最终的纯利润或许在六七百万,成本控制得好的话八百万也能指望。但冯见雄说好了给史妮可的提成也就100多万——那是她鞍前马后诉讼半年的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