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我上一句话用的词,是‘科技发明’。也就是说,所有的‘发明’都是为了商业目的,但这个论断也仅限于‘发明’的范畴,不能随便再往前一步。
我没说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是为了商业目的——‘科学研究’的成果,有很多是不能申请专利的基础性研究。其成果可以形成论文,可以形成科学发现,但是却没法具象化地形成可以申请成专利的产品或工艺、方法。
从《专利法》诞生的那一天起,其实这部法律就是在鼓励了‘可以形成有商业价值的发明专利’的同时,略微抑制了科研人员们对无法申请专利的基础研究的投入。这一点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了,我不想浪费太多篇幅赘述。
同样的道理,文学作品的商业化收费,并不一定就能导致文学创作品类的百花齐放。免费的时候,有很多人可以为了兴趣和爱好而写出独到的、不媚俗、不刻意考虑‘读者兼容性’的有个性作品。
而付费之后,虽然付费制度本身并不坏,却会让大多数没有节操的网络文学写手陷入‘互相借鉴大数据,看什么题材火就跟风写什么’,文学创作的多样性是会被严重伤害的,而且产业越发达,跟风猪的现象就越严重,最后就跟好莱坞商业大片一样,统统剩下撸管求爽用的精神垃圾。当然,精神垃圾不是说不好,至少它们还能提供量大管饱的纯爽。”
冯见雄一气呵成,把新传院一方有可能在“收费不一定有利于内容创新”这个角度的辩论纲要,提纲挈领地抽取了出来。
史妮可和陈思聪彻底没有反应了,完全处在快速堵漏新脑洞的心理阶段。
幸好,虞美琴还是一贯的犀利,她几乎瞬息抓住了反驳的点:
“资源倾斜,不代表就抑制了多样性。只是把那些本来就没有理想、兴趣和意志的摇摆创作者拉到了跟风猪那一边。要想仅仅通过这一点就引申到‘劣币驱逐良币’理论,就有些武断了。
我们完全可以引用郭小四反喷冯导时的那段话:‘我的观众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