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再也受不了兖州叛旗戳在那里四个多月,这眼看着就到了夏收夏种的时节,平叛大军还堵在旷野,兖州周边恐怕就要绝收,夏税将受到严重影响,于是决意亲征。可是在付诸朝议的时候,这个想法却被几个重臣强烈反对。
或许在中书令冯道看来,像郭威这样能够掌控局面并且与民为善的皇帝实在不多见,很值得珍惜,而郭威这时候已经年近五旬了,盛暑出行于野次,难保没有个好歹,于是就极力劝阻;而对于枢密使王峻来说,则是在率军救援晋州一战之后喜欢上了亲自领军,所以一方面极力劝阻郭威的亲征想法,另一方面还在指责曹英等人平叛不力,真实的意图则在于利用这个机会再掌兵权。
郭威原来也不是一意孤行的主,而且考虑到自己的身体也确实渐感不挤,一时间有些犹豫。
但是兖州的慕容彦超就如同一块痈疮,如果不能及时清除的话,恐怕就有进一步扩散的危险,从而波及到其他的和平地区了。在自己战战兢兢励精图治,已经让境内粗安的时候,怎么能够放任这种事情发生?
不过派王峻也是不能考虑的,如果每逢出师需要强硬人物压阵的时候,派的都是枢密使王峻,那就更不可行了。后汉的兵权是怎么落到自己手中的,这前车之覆可还在那边摆着呢。虽然自己一向待王峻如兄,和刘承祐对待自己的方式态度决然不同,但是人的心『性』是不能轻易去试的,与其寄希望于全面控制军权的人自我收敛,不如让军权旁落这种事根本就不发生。
既然群臣大都反对自己亲征,王峻去也不可行,那么就让在澶州的儿子郭荣去吧,也正好可以让他在侍卫亲军司建立些根基。孰料这个提议一出口,王峻反对得更激烈了,得,这一下就看出来更不能让王峻去,于是议题又重新回到亲征上面。这个时候王峻摇身一变就成了赞成派。
夏,四月,丙戌朔,日有食之。
帝以曹英等攻兖州久未克,乙卯,下诏亲征,以中书侍郎、平章事、判三司李谷权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事;枢密副使郑仁诲为右卫大将军,依前充职,兼权大内都点检;又以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郭崇充在京都巡检。
五月丙辰朔,帝御崇元殿受朝,仗卫如仪。庚申,车驾发京师。
大周广顺二年四月底朝议定盘,五月初五就出发了,郭威可以说得上是雷厉风行,而且在出征之前,德妃董氏已经病倒了。
所以在芒种到夏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