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章 ,送亲的难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当朝有真才实学的大学士们。

    大学士,这里就坐着两个。

    南安侯居中,在他左边坐的是大学士张大人,榜眼的祖父;右边,坐的是大学士董大人,南安侯的表亲,董仲现的祖父。

    常大人心想这一成了亲戚,就是不一样。他为人耿直,又有念书人的书呆气,虽景仰大学士们,但绝对不会是钻营的那种人,就和两位大学士没有公事相交的话,并不熟悉。

    但这两位,都是南安侯的多年好友――张老夫人在宫里对着宝珠说和安老太太好,其实是她丈夫和南安侯交好――打小儿光屁股长大的。董大学士又是南安侯的姨表亲。常大人会错了意,还以为他们私下喝茶带上自己,这就百般的仰视下,来见礼。

    石桌子有四角,最后一个座儿,常大人坐了。他才坐下来,南安侯就抚须道:“你是我的亲家老爷,虽然比我晚上一辈儿,但我们这里在联句,不敢不请你。你来了,今天得展开你的大才的好。”

    常大人还没有明白过来,虽然他刚才在办公事的地方,正在闻到昨夜名声而询问的同僚们念诗在听,但他还是忘记一条,昨天送亲险些让难得出不了常家门的人,正是对面这位亲家老太爷的孙子。

    常大人就笑说:“奉陪奉陪。”就问今天联句的规矩。

    张大学士但笑不语,董大学士不语但笑。还是南安侯道:“我们三个人,我出一句,你得对上一句,张大人出一句,你得对上一句,董大人出一句,你得对上一句,”

    “啊?”常大人一想不对啊:“亲家老太爷啊,您这不是对难我吗?”我一个人对你们三个人的脑袋,我哪能对得过来?

    这不是玩,这是难为我才是?

    见到常大人苦着脸,南安侯等三个人呵呵笑了出来。南安侯手指茶碗:“小常啊,你用茶。”常大人也早有孙子,可在南安侯面前,还只能是个小常。

    此时不叫亲家老爷,而叫小常,是南安侯的气消了。常大人战战兢兢状捧起茶碗,转着心思想这是为什么呢,忽然就“哎呀!”

    他明白了!

    南安侯亦在此时笑道:“我不难为你,怎消你昨夜难为我孙子的这气?半个时辰做出三十首,自然是有不好的,这不是作诗,这是逼诗。我问那不好的几首是什么样,他们羞的支支吾吾,只说幸好有救急的,把不好的替换下去。”

    张大学士也笑道:“我孙子今科是中在榜眼,今天早上对我说,好险祖父,昨天夜里那一科,幸好我没有落第,还在前十里面。我想来想去翰林院归我管,昨夜没接到圣命,另开一个科举啊,问了问,原来是你常大人家的月色红烛科。”

    董大学士也笑:“大半夜的,打门跟撵贼似的。我没睡,在月下踱步,一首诗才出来头两句,就让打门的给吓回去。”

    常大人到此明白,就好笑着插话:“大人您宅深家大,这打门的就是拍你们家二门,你也听不到才是。”

    “昨儿夜深,我就是听到了。”董大学士表现出,老夫我不讲理,老夫我今天就是不讲理。昨天夜里,你们家几十个门生,几十个亲戚,对付两个送亲的,那能叫讲理吗?

    常大人只能作罢,让老学士继续不讲理。

    “打门的,是太子府上的梁良,这小子嗓门儿高的,嚷一声斗诗文,我还没明白过来,我孙子就出去两个。等我明白过来,是今天早上,听说是月色红烛科,我这个后悔,”董大学士佯装发怒,吹胡子瞪眼问常大人:“放着老夫我在,你怎么不请我,倒去难为我孙子?”

    好,打了小的,老的出来一堆。

    常大人心想,我这是误打啊。本来也没想难为谁,这全是那一对小儿女们惹出来的。但是打心里呢,又实在的得意,就起来下了一揖:“下官我陪礼在这里,早知道昨天老大人们全赏月色没有睡,就应该请老大人们一起前往才是。”

    张大学士继续开他的玩笑:“小常,你家里还有小子姑娘没结亲没有?”

    “没了,”

    “你亲戚家里有没有?”

    “这倒还有七八人。”

    南安侯等人一拍石桌子,异口同声地笑道:“你小心,以后这全是不好嫁的!”面对这个打趣,常大人欣欣然得意:“好说好说。”

    重新坐下,四个人相视而笑,又让常大人把昨天前十名的诗全念出来听听,大学士们要评个高下,对于孙子没有占上这月色红烛科的第一,发表诸多意见。

    但评题已毕,就是大学士们也不能乱改。

    到此,月色红烛科的名次,注定就是这样了。

    ……

    还有一个人也不服气。

    武举正在开,才在初试上。梁山小王爷家学渊源,又父亲来信,让他今年冬天就去边城。本来,小王爷是不用参加武状元的,可他的死对头长陵侯世子是走文举,今科也有不错的名次,长陵侯家招待宾客就是三天,小王爷不能让长陵世子独出风头,他就下了武举。

    本来,他也不必下初试,可长陵侯世子是从秋闱开始走的,小王爷自然也从头开始。皇上知道后,大为嘉奖。特意召他进宫,告诉他:“初试只许三场,不许伤了力。天下人都和你比,你怎么能是对手?”

    又交待他复试有个名次就行,不必过于执意。

    梁山小王爷本就是头倔牛,他就更想拿第一,或是好名次,给父亲长长光,也同时给皇家长脸。

    他却是皇室一枝。

    不然天天和太子呛着走,太子殿下早就不能容他。

    他最近注重休息,昨夜就早眠。

    一早起来,有人传话给他,说太子党们昨天半夜大街上乱跑,小王爷就让去打听原因。打听回来,是论诗文。

    长陵侯世子,自然是去的。

    小王爷就来了气,爷爷我不会对诗文,你们对诗文,你们大张旗鼓对诗文,有能耐下武举,有能耐对排兵布阵,有能耐……他一个人耍了半天的锤,才把这气压下去。

    ……

    石榴大放,红若丹珠。白石一径,穿过茸茸草地。红花搬着个小几放在草地上,头顶上是石榴花,小几上对着的是本书。

    此时无事,清风自来,红花摇头晃脑地念:“子曰,”忠婆和卫氏走来走去,都对着她笑。

    袁夫人听说红花闲的时候在念书,也特意,算是“拨冗”,从她难得出来的房里走出,手扶廊柱看上一眼,就满面笑容,对身边来报信,让母亲看热闹的宝珠笑道:“好好,果然我们这是探花府第,这就不同,处处念书声。横竖家里没有太多的差使,让她专心的念上一会子,再使唤她。”

    宝珠轻笑答应。

    红花是受到刺激,昨夜说见才女,红花你不要去了。今天听主人闲谈,才知道是为了三姑娘论诗文。红花小心眼里不平不平不平,她就回宝珠:“奶奶闲时也看书,也写几笔,爷在家,也肯为奶奶研墨。红花不行,想来是红花看书不如青花多的缘故,奶奶若允许,红花闲下来也想念本儿书,以后好陪着奶奶见才女。”

    宝珠就许给了她,给她一个小矮几,给她一本论语,再给她一个小砚台,纸和笔,红花说花树下面好,就搬去那里念书。

    念的家里人没有一个不笑的,大门上走进来一对人,见到红花摇晃身子,也惊骇的掩住口,惊讶的笑了出来。

    甘草看着红花,深深的嫉妒起来。看书?这是姑娘小姐们才能玩的事情。在丫头甘草来看,姑娘们看书全是为着玩。

    以前还在安家,三奶奶帮三姑娘念书的样子,甘草还历历在目。甘草比掌珠玉珠宝珠小上几岁,她进到安家的时候,和红花差不多,也是七、八岁时进家门。七、八岁的丫头,都在记事的年纪,又在独自能寻思事的年纪。

    在她们来看,三姑娘年纪也不大,春天穿一件绣花衣裳,手握住一卷书,坐在春花下面看,那恬静样子就和春花差不多。

    夏天的时候,三姑娘又是另一种样子,她薄薄的罗衣,往往都是素淡的,藕荷或莲青,水边儿细风吹起来,好似戏台上的仙女儿。

    秋天,三姑娘去淋竹子雨,颦两弯眉头,念几句秋风秋雨的诗,淋病了还不觉得苦。冬天,她则热衷梅花雪,青花跟她扫得不亦乐乎,有时候老太太兴致上来,也会讨一点儿去喝,让甘草等人大为惊奇。

    原来老太太也是欣赏这样的玩的。

    于是三姑娘的念书玩儿,就更加的高雅起来。

    而今,红花也这般的玩了起来。

    看她?

    红花跟着四姑奶奶,过得可真是不错。首先她穿一件嫩黄色的罗衣,手边儿还有一把子香蒲扇。下身是淡青色的裙子,鞋脚规规矩矩缩在裙子里,活似个姑娘们。

    姿态也端正,模样儿又俊俏,小小的面庞摇动着,那子曰子曰的,红花,你忘记你是谁了吧?

    甘草很想上前去问醒她,可看到红花的小几案,上面摆着的笔墨纸砚样样俱全,甘草就气馁,红花这是福气,不是她自作主张的学姑娘。

    这,就更让甘草难过才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红花太入神,就没有见到有客人上门。而掌珠不是外人,顺伯就没有跟进来通报。

    掌珠对着红花,则微微的笑了起来。她的笑,从来有一种飞扬的美,此时虽然微微,还是掌珠的风格,大风起兮般。

    掌珠来看宝珠以前,在家里犹豫很久。

    她能分得清“私货”与“铺子”的区别,而且并不是一定要帮杨夫人搭条路。掌珠大可以推掉杨夫人,却还是认真的考虑良久,还是来见宝珠。

    只因为多一个杨夫人,是掌珠自己的能耐。而事事去求祖母和宝珠,却还是依靠家人。掌珠就唤甘草:“不要呆看着,随我去见四姑奶奶。”

    掌珠也就明白,如果是自己的丫头这样的读书,掌珠想自己不能接受。她都不爱,怎么会让丫头去爱?

    不同的人,走不同的路,掌珠这一会儿多少有些明了。

    但甘草还恋恋不舍,磨蹭着跟在掌珠后面走上几步,可巧儿,宝珠出来。甘草热烈地大大叫上一声:“四姑奶奶,”宝珠见到是掌珠来,把掌珠迎进去,甘草留在外面,得已往红花面前来。

    “红花,”甘草叫了声,红花才看到她。看到她后,红花面色一变,一溜小跑儿的奔到长廊下,甘草才诧异:“我又不是鬼,你跑什么?”却见红花拐个弯儿,奔到一个门帘内,过会儿肃穆端庄的,双手捧着茶盘子等物,往正房里去。

    甘草的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