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车晃晃悠悠走了约摸一刻钟,就能远远地瞧见瓦窑镇,果然赶大集就是不一般,那摆摊的推车的,直从镇子里摆到了镇外,成了一条长龙。
大约十里八乡的人都汇集到了今时今日,虽比不上姜小唐所在后世长假的人山人海,也算得上是熙熙攘攘。
姜小唐本以为自己那可是经历过两世,天南地北都见识过的人,这小镇看上去并没多繁华,想到就算是摊位再多,也不见得有多少有趣好玩的,最多能尝尝本地小吃罢了。
谁想到一路逛下来,当真是各种惊喜。
有趣可爱的泥人儿,草编竹编的各种小器物,画得活灵活现的皮面具,扎得以假乱真的各种花儿……姜小唐简直看得爱不释手,恨不得各样都抱回家去……当然那是不可能的。
便宜姑夫发的零花钱早就换成了个精致的花边小背篓背在身后,以姜小唐为首的三个小童蹲在面具摊位前,眼巴巴地看着自家爹娘。
这皮面具薄如蝉翼,是细牛皮做的,上头的花纹鲜亮精细,耐磨又耐折,防风又防水,据摆摊的大娘说,是她家的独门绝技,所以要价不便宜,一张怎么也得十五个大钱。
姜四娘才犹豫了一下,姜丰年就已是把钱给付了。
三个娃都是欢呼着挑了面具,把面具先戴了起来。
姜小唐挑的是一只白额吊睛猛虎面具,姜黑娃挑的是个剑眉红脸的大将军,包秀秀则在蝴蝶精面具和牡丹仙子二者之间犹豫了下,还是选了牡丹仙子。
姜四娘很是不好意思,她方才犹豫是因为这个面具有点贵了,从前住在山上的时候,娘俩一个月也不过就花二十文,如今一个小玩艺就要十五,她是想讲讲价来着。
“那街角有个做香锅面的店,味道不错,咱先去吃过了中饭再接着逛吧。”
姜四娘这回可是打定了主意,准备请客的。
有的玩有的吃,小家伙们当然更乐意了。
三个娃起哄一路就先小跑到了店门口,蹲在那儿再眼巴巴地等着大人过来……看得姜四娘只抚额……
镇上的小饭铺子,再好也有限,不过对于日常只在村里混的娃娃来说,那可算得上是仙宫了,特别是里头还飘着勾魂般的香气,再看店伙计手里端的那一碗碗肉卤葱花白面条……就算是本来不饿现下也咽口水。
叫了五大碗肉面条子,又单加一盘子切好的红烧五花肉……素菜是没有的,这乡下谁家不种两棵菜?还用得着上馆子里来吃?
果然能开饭铺子,这位就是不一般,虽然姜老爹的厨艺也不错,可吃得多了,也难免审美疲劳,再换了新花样,果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姜小唐吃得喷香,就连堂姑姑特意给她夹的五花肉,都不介意地给全吃掉了。
姜四娘看孩子们吃得香,也挺开心,转头又同堂弟姜丰年商量起了一会儿要去哪儿卖掉姜丰年带来的山货。
往年姜四娘家买个针头钱脑的,也全都是靠的卖山货,她家地少,打的粮食只够嚼用,余下要用钱的地方就只能靠闲时上山采些山货到镇上来换,只是这十里八乡都是山村,穷人家都指着这无本钱的山货挣点零用,这货多了价就贱,哪回来都是要费上好些工夫才能脱出手去,如今姜四娘有了活计,工钱时时都有,再看这集市,就觉得悠闲自在的多。
姜丰年带了十来张皮子,有狼皮,棕貉子皮,猞猁皮,成色不算多好,但棕貉子皮,猞猁皮是从东北边城带过来的,这边倒是少见,姜丰年手头上确实挺富裕,但他也不能让村里人看着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